[发明专利]一种竹林下栽培有机重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5256.5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4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孟珍贵;舒茂;张广辉;海梅荣;陈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海;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智京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孙文彬 |
地址: | 6575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林 栽培 有机 重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林下栽培有机重楼的 方法。
背景技术
重楼是我国使用历史悠久的重要中药之一,以滇重楼或华重楼(也称 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入药,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 止痛,抗肿瘤等药用功效,是著名成药“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之一。近年 来市场对重楼的需求急剧增加,每年的消耗量都远远超出了重楼的年生长 量,加之重楼生长周期长、生存环境遭破坏、以及人为掠夺式采集等原因, 重楼资源已濒临枯竭,局部地区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因此,人工栽培重 楼已成为必然趋势。
重楼的栽培通常是大田设施栽培,即将耕地或山坡地彻底挖好整理好 之后,搭建遮荫棚,再栽培重楼。这种方法栽培重楼,有三大弊端:首先 是占用耕地。由于重楼生长期较长,为5-8年,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的今 天,这种弊端越来越突出。其次是投入成本高。整地、理墒、搭棚、浇水、 施肥、打农药等一系列栽培措施都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劳动力。再次是生 产出的重楼药材农残较高,用药的安全性极差。因此,该方法栽重楼不行。
重楼的另一种栽培方法是林下仿生栽培。科研人员对此进行过一些探 索。周芳宇(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林业局)等对墨江县近年来滇重楼林下种 植技术及效益等进行了分析,但未提及竹林下栽培。刘涛(云南农业大学), 谢世清等在云南省弥渡县华山松林下栽培滇重楼的基础上,总结了滇重楼 林下规范化种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但也未涉及竹林。匡秀芬(龙陵 县林业局)等在龙陵县也进行了滇重楼阔叶林下栽培试验,并未涉及竹林。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也未检索到与本发明方 法相同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竹林下栽 培有机重楼的方法,技术程序简单,极易执行;且成本非常底,能节省大 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最重要的,是生产出的药材安全有效。
一种竹林下栽培有机重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地:选择成片生长的野生竹林林地作为栽培区域;
步骤二、清理杂草;
步骤三、播种或移栽:若是是种子,采收后即可播种,在竹林下按6*12cm 的间距穴播,穴深5-7cm,每穴2粒种子,覆土层2-3cm;若是种苗或根状茎, 移栽期以雨季的6-8月,移栽时按20*20cm的间距穴栽,穴深10-15cm,以 覆土能盖住种茎上的芽为准;
步骤四、简单管理:无需浇水、施肥、喷施农药。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竹林下栽培有机重楼的方法,所述步骤一中, 选择面积竹林种植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竹林为基地。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栽培技术程序简单,极易执行;
2、本发明方法成本非常低,极大地节省了耕地、物资、劳力。
3、利用本发明方法重楼出苗快,成活率高、长势良好。
4、利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重楼药材,无化肥污染、无农药残留、重 楼总皂苷含量达2.63%,远高于药典的0.6%,安全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发明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 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 护的范围。
一种竹林下栽培有机重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地:在人为活动干扰较少的山区,选择生长年限较长的(3 年以上)、成片生长的野生竹林林地作为栽培区域;竹子种类以中型到大型 竹子如刚竹、毛竹、箭竹等为宜;
步骤二、清理杂草:在生长年限较长的野生成片竹林中,由于竹叶每年 脱落覆盖,杂草很难生长,所以只需简单地将一些少量的杂草拔除清理即可;
步骤三、播种或移栽:如果是种子,采收后即可播种,在竹林下按6*12cm 的间距穴播,穴深5-7cm,每穴2粒种子,覆土层2-3cm;如果是种苗或根状 茎,移栽期以雨季的6-8月为宜,移栽时按20*20cm的间距穴栽,穴深10-15cm, 以覆土能盖住种茎上的芽为准,栽种不宜太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海;云南农业大学,未经周海;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5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斯太尔摩控冷线侧壁
- 下一篇:用于万能轧机立辊双列圆锥轴承外套的拆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