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压整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4468.1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5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洋;赵跃平;曹爽;顾洪俭;李婉;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M7/02 | 分类号: | H02M7/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流二极管 接线端 散热器 底板 中间散热器 安装方向 上散热器 下散热器 整流装置 螺杆 桥臂 中压 大功率整流装置 接触式测温 振动和冲击 电气隔离 绝缘要求 整流单元 准确定位 定位销 加强板 绝缘板 螺杆压 螺母锁 耐高压 熔断体 夹装 接线 绝缘 串联 电路 灵活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压整流装置,每个不可控整流单元由三个独立的桥臂构成,每个桥臂由三个散热器和两个整流二极管通过螺杆压装成“三夹二”结构,绝缘后并固定在底板上。整流二极管和散热器的准确定位通过两者之间的定位销来保证。下散热器和上散热器的接线端上均安装有熔断体,与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一路整流二极管保护电路,中间散热器的接线端安装方向与下散热器和上散热器接线端安装方向相反,中间散热器上安装有耐高压接触式测温元件,用四根有绝缘要求的螺杆通过上下两块绝缘板电气隔离后,用加强板和底板上下夹装,用螺母锁住螺杆后固定。解决现有中、大功率整流装置接线复杂、体积庞大、安装困难、无法灵活组合、不适用于振动和冲击场合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中压整流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中、大功率整流装置基本都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即多数都是把一个整流管和两个散热器通过带有绝缘要求的螺栓夹紧组成一个小模块,然后由若干个小模块相互绝缘并按一定方式排列组合成为一个整流装置并安装于柜体内。由于整流装置每个小模块都有两个接线端,而每个模块间又需相互绝缘,因此导致了整流装置内部电路接线复杂、连接铜排和散热器增多、外形体积庞大、安装困难、无法灵活组合等,尤其在中、高压和大负荷情况下上述情况较为突出。
在有振动和冲击的应用场合,传统结构可能会导致整流管压装松动;大负荷条件下,传统结构可能会导致散热器等结构件产生蠕变。而上述情况均会使整流管与散热器间产生相对移位,从而使整流管安装预紧力减小、接触热阻增大、整流管散热不良和结温过高以致损坏的问题。
由于船舶领域对特种整流发电机的体积、重量非常敏感,传统整流装置柜体式结构体积大、重量高,而且还需配备冷却风机,已无法满足船舶的相关要求。因此一种适用于船舶要求,并能与发电机进行集成的整流装置也就显得十分亟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中压整流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安装困难、不适用于有振动和冲击场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中压整流装置,接线安装简单、结构紧凑、拆卸更换方便、组合灵活、适用于振动和冲击场合的新型中压整流装置,是采用最少的散热器,解决现有中、大功率整流装置接线复杂、体积庞大、安装制造困难、无法灵活组合、不适用于振动和冲击场合的难题,同时便于与特种整流发电机进行集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压整流装置,由四个容量和结构完全相同的三相不可控整流单元先两两并联后再串联组成的,每个不可控整流单元由三个独立的桥臂构成,不可控整流单元的一个桥臂由下散热器、中间散热器、上散热器三块散热器两两之间夹着一个整流二极管,散热器和整流二极管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下散热器和上散热器的接线端上均安装有熔断体,与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一路整流二极管保护电路,且用指示开关来指示熔断体工作状态,中间散热器的接线端安装方向与下散热器和上散热器接线端安装方向相反,中间散热器上安装有耐高压接触式测温元件,上述部件用四根有绝缘要求的螺杆通过上下两块绝缘板电气隔离后,用加强板和底板上下夹装,用螺母锁住螺杆后固定。
所述下散热器和上散热器与整流二极管非接触端面的正中间均开有一个圆柱槽,下散热器的圆柱槽内装有碟簧座,碟簧座上套有碟簧;上散热器的圆柱槽内装有上碟簧座、钢球、下碟簧座和碟簧,钢球位于上碟簧座和下碟簧座对合形成的球形槽中。
所述三个桥臂固定在一个公共底板上,就构成一个三相不可控整流单元。
所述每个桥臂的底板底下均带有隔振器。
所述每个桥臂的顶端装有安装板和阻容保护元件,
所述安装板为绝缘材料,实现中压阻容保护元件与低压侧熔断体指示开关的电气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4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