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装袋撕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3915.1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1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崔安凤;张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B65B69/00 | 分类号: | B65B6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袋 口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袋撕口器,用于撕开不容易打开的塑料包装袋。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产品使用塑料包装袋密封包装。通常塑料包装袋上会有锯齿或在一边又开口以方便打开塑料袋,然而并非每个包装袋上的锯齿或开口都是有效的。对于那些难以打开的包装袋,人们通常会使用刀具、剪刀或其他锐器打开包装,而这样的方式往往不够安全。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能够安全方便打开包装袋的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袋撕口器,用于安全有效地撕开塑料包装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装袋撕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夹持部分,每个夹持部分包括两个页片和一个合页,所述的两个页片的一端通过所述的合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两个页片的一面平坦,另一面周边设有一圈突起,两个页片设有突起的一面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两个页片皆为矩形。
更优选地,所述的两个页片中一个为长页片,另一个为短页片,长页片和短页片的长度相同,宽度不同,或宽度相同,长度不同。
更优选地,所述的短页片的四个侧面分别为a、b、c和d,a与c相对,b与d相对,所述的长页片的四个侧面分别为a’、b’、c’和d’,a’与c’相对,b’与d’相对,短页片的三个侧面a、b、c分别与长页片的三个侧面a’、b’、c’对齐,短页片的另一个侧面d不与长页片的另一个侧面d’对齐,所述的合页设于短页片的侧面a、b或c所在的一端,短页片的侧面d所在的夹持部分的一端为不对齐端。
更优选地,所述的两个夹持部分的长页片和短页片的长度的差值或宽度的差值相等,使得当所述的合页设于短页片的侧面a或c所在的一端时,两个夹持部分的不对齐端能够相互啮合。
本发明的原理是:虽然撕口器的每条边都不锋利,但是当紧紧捏住两个撕口器并相对运动时,撕口器相互靠近的两条硬边牢固把持包装袋,并对塑料袋起类似于剪刀刀刃一般的剪切力,从而达到不需要锐器即可撕开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造价低廉,便于携带和使用;
2.没有尖锐的部分和锋利的边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a为长页片立体图;
图1b为长页片俯视图;
图1c为长页片主视图;
图1d为长页片左视图;
图2a为短页片立体图;
图2b为短页片俯视图;
图2c为短页片主视图;
图2d为短页片左视图;
图3a为短页片截面图;
图3b为长页片截面图;
图4a为第一种夹持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b为第一种夹持部分截面图;
图5为包装袋撕口器工作状态图;
图6a为第二种夹持部分立体图;
图6b为第二种夹持部分主视图;
图6c为第二种夹持部分俯视图;
图6d为第二种夹持部分左视图;
图6e为第二种夹持部分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包装袋撕口器,由两个夹持部分组成,如图4a和4b所示,每个夹持部分包括两个页片和一个合页3,所述的两个页片的一端通过所述的合页3连接并能紧密对合。页片为金属或塑料材质,较厚,面积大约为拇指指肚大小。
所述的两个页片皆为矩形。所述的两个页片中一个为如图1a-1d所示的长页片1,另一个为如图2a-2d所示的短页片2,长页片1和短页片2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同。
所述的短页片2的四个侧面分别为a、b、c和d,a与c相对,b与d相对,所述的长页片1的四个侧面分别为a’、b’、c’和d’,a’与c’相对,b’与d’相对,短页片2的三个侧面a、b、c分别与长页片1的三个侧面a’、b’、c’对齐,短页片2的另一个侧面d不与长页片1的另一个侧面d’对齐,所述的合页3设于短页片2的侧面a或c所在的一端,短页片2的侧面d所在的夹持部分的一端为不对齐端。
如图3a和3b所示,所述的两个页片的一面平坦,另一面周边设有一圈突起4,用于增大包装袋撕口器对包装袋的压强使把持更加牢固。两个页片设有突起4的一面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