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Cr13环模的退火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3642.0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3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金昆锻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r13 退火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4Cr13环模的退火工艺。
背景技术
环模是木屑制粒机和饲料制粒机使用中受力最大,环境最恶劣部件之一。 环模毛坯的机加工包括粗车、精车、钻孔、攻丝等,ZM4Cr13环模锻造冷却后, 硬度一般在300HB以上,金相组织为马氏体+片状珠光体+碳化物,不能进行后 续机加工,所以必须在机加工前进行球化退火,常用的球化退火工艺为在热处 理炉里将环模加热到840℃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冷却到550℃以下出 炉,冷却时间大约40小时。这种球化退火不仅时间长,而且球化组织不均匀, 容易析出网状碳化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短退火时间,避免网状碳化物的产生,更加 有利于机加工的4Cr13环模的退火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4Cr13环模的退火工艺, 4Cr13环模的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锻造好的4Cr13环模毛坯,装入热处理炉,以小于120℃/小时的速 度加热到880℃,保温7小时;将原来金相组织部分奥氏体化,珠光体片状碳化 物溶断成球状碳化物,起到碳化物球化作用。
(2)取出4Cr13环模毛坯,空冷10分钟,使工件冷却到700℃,然后再将 4Cr13环模毛坯装入热处理炉内,加热到740℃,等温6小时;避免了网状碳化 物形成,等温6小时目的是将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降低了碳在基体中的溶解 度,会析出新的碳化物,这些新析出的碳化物有的以原来未溶解的碳化物为核 心吸附,有的重新形成晶核。
(3)等温后随炉冷却到550℃出炉。碳化物会聚集长大,得到均匀的球化 退火组织,使基体硬度降低。使环模硬度更均匀,稳定在180207HB之间,更 有利于机加工。
优选地,在第(1)步骤中将锻造好的4Cr13环模毛坯,装入热处理炉,以 120℃/小时的速度加热到880℃,保温7小时。
在第(2)取出4Cr13环模毛坯,空冷10分钟,使工件冷却到700℃,然后 再将4Cr13环模毛坯装入热处理炉内,加热到740℃,等温6小时。
因此本发明在退火过程中退火时间缩短了,而且避免网状碳化物的产生, 更加有利于机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4Cr13环模的退火工艺,4Cr13环模的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锻造好的4Cr13环模毛坯,装入热处理炉,以小于120℃/小时的速 度加热到880℃,保温7小时;将原来金相组织部分奥氏体化,珠光体片状碳化 物溶断成球状碳化物,起到碳化物球化作用。
(2)取出4Cr13环模毛坯,空冷10分钟,使工件冷却到700℃,然后再将 4Cr13环模毛坯装入热处理炉内,加热到740℃,等温6小时;避免了网状碳化 物形成,等温6小时目的是将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降低了碳在基体中的溶解 度,会析出新的碳化物,这些新析出的碳化物有的以原来未溶解的碳化物为核 心吸附,有的重新形成晶核。
(3)等温后随炉冷却到550℃出炉。碳化物会聚集长大,得到均匀的球化 退火组织,使基体硬度降低。使环模硬度更均匀,稳定在180207HB之间,更 有利于机加工。
为了进一步缩短退火时间,在第(1)步骤中将锻造好的4Cr13环模毛坯, 装入热处理炉,以120℃/小时的速度加热到880℃,保温7小时。
在第(2)取出4Cr13环模毛坯,空冷10分钟,使工件冷却到700℃,然后 再将4Cr13环模毛坯装入热处理炉内,加热到740℃,等温6小时。增加了碳化 物球化的过冷度,提高了形核率。
因此本发明在退火过程中退火时间缩短了,而且避免网状碳化物的产生, 更加有利于机加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金昆锻压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金昆锻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