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系统对中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33577.1 | 申请日: | 2016-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6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卜文俊;何琳;施亮;徐伟;赵应龙;吕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B21/02;G01B21/2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 地址: | 43003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推进 动力设备 大型 系统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系统对中监测装置,在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装置筏架与艇体之间安了7个垂向位移传感器、3个横向位移传感器、2个纵向位移传感器及转速、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单元内部集成有可编程控制器、A/D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模块等;通讯模块有PC机通讯接口。面板上集成有触摸显示屏、指示灯及开关等。所有传感器与A/D模块相连,A/D模块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可编程控制器解算出运行状态下推进主机对中状态及筏架姿态,并在触摸显示屏上显示。本发明实时性好、测量精度高、使用便捷、智能化程度高,可用于实现船舶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装置对中状态及筏架姿态实时高精度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系统对中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系统可对推进主机及其它多台动力设备实施集成化高效隔振,可以在获得高效隔振效果的同时,降低隔振装置重量、空间占用,克服传统船舶分散隔振系统隔振效果不均衡,容易造成“隔振效果短板”的问题。船舶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系统的承载重量可以高达数百吨,目前该技术已成为船舶动力设备减振降噪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船舶推进及动力设备采用大型隔振系统隔振后,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推进主机如何保持与轴系的良好对中状态以确保轴系及推进主机的工作安全性;动力设备附属管路位移如何控制以确保管路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因此,工程上迫切需要一种实时对中监测装置,该装置既能够监测推进主机对中状态,同时又能够对隔振系统筏架进行姿态监测,以确保动力设备附属管路位移在允许范围内。
现有的产品如激光对中仪、百分表等均无法在线监测推进主机对中及筏架姿态。CN101813152公开了一种智能气囊隔振装置,通过7个位移传感器实现结构外形尺寸相对较小的推进电机类旋转机械对中监测,但该装置不能解决大型筏架结构弹性变形影响引起的对中测量误差问题,且由于测点较少也无法监测大型筏架的姿态,因此,不适用于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系统对中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旨在提供一种通过多个位移传感器测量大型隔振装置筏架不同测点相对基座的位移变化信息,然后将不同测点位移变化信息进行融合,解算出推进主机对中状态及筏架姿态的船舶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系统对中监测装置。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船舶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系统对中监测装置,在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装置筏架与艇体之间安装了7个垂向位移传感器、3个横向位移传感器、2个纵向位移传感器及转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单元内部集成有可编程控制器、A/D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模块、蜂鸣器;控制器单元的面板上集成安装有触摸显示屏、电源工作指示灯、对中状态指示灯、故障状态指示灯及控制器单元开关;
所有传感器与A/D模块相连,A/D模块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可编程控制器解算出运行状态下推进主机对中状态数据及筏架姿态,并在触摸显示屏上显示;电源模块给系统供电,蜂鸣器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发出报警提示音,通讯模块有PC机通讯接口。
本发明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筏架相对基座不同方向的位移变化信息,转速传感器用于测量推进主机的输出轴转速,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装置的工作环境温度,控制器单元高速采集各路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并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解算出筏架的姿态及推进主机对中状态,同时能够对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并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转速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单元,用于主机对中信号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1、通过多个位移传感器测量筏架不同位置相对基座的三向位移变化,然后将各测点位移变化信息融合,融合后的位移传感器信息可以反映筏架结构弹性变形影响,并用于解算推进及动力设备大型隔振系统的筏架姿态、主机对中状态,位移传感器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实时性高、测量精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5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