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内氯离子浓度的荧光型光纤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2772.2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0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丁庆军;毛若卿;丁莉芸;李智捷;徐创;郭会勇;陈宏哲;张海林;王登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瑞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离子 探头 测量光纤 荧光 混凝土 光纤传感器 数据处理单元 微结构光纤 平衡光纤 信号接收 敏感膜 反射光谱数据 钢筋混凝土 凹槽表面 在线评估 灵敏度 滤光片 检测 反射 猝灭 采集 测量 激发 监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内氯离子浓度的荧光型光纤传感器,将测量光纤探头置于待测混凝土中,测量光纤探头的结构为H型微结构光纤,H型微结构光纤的凹槽表面镀有氯离子敏感膜,平衡光纤探头的结构与测量光纤探头的结构相同。待测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与测量光纤探头中的氯离子敏感膜接触发生荧光猝灭反应,测量光纤探头和平衡光纤探头中激发出的荧光经过反射后,经过滤光片,进入信号接收与数据处理单元,信号接收与数据处理单元用于采集反射光谱数据并计算待测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本发明荧光型光纤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和灵敏度较高、稳定性高以及方便监测等特点,可以用于在线评估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结构光纤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内氯离子浓度的荧光型光纤传感器。
背景技术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土木工程领域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在环境介质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外观完整性和使用性能逐渐降低,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氯离子侵蚀引起的钢筋锈蚀在混凝土破坏中处于首要位置,而处于严酷环境(高盐、高温差、低湿度、浪溅冲刷)下的混凝土更是承受着高浓度的氯离子侵蚀。氯离子侵蚀会导致混凝土中钢筋表面产生点蚀,在高氯离子浓度和足够的氧气条件下会使得多点蚀坑扩大与合并,形成大面积的钢筋锈蚀。将会使构件承载能力下降,同时钢筋腐蚀后体积膨胀(最大可为腐蚀前体积的6~7倍),会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产生拉应力,降低结构的刚度,变形增加,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诊断及时修补,将会大大增强结构的安全性,并且减少经济损失。传统的并且广泛使用的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方法有:蒸馏分离——汞盐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硫氰酸铵容量法、比浊法等,这些检测方法或多或少都有耗时较长,操作繁琐等缺点。而且,上述方法均需要取样进行有损检测,无法实现实时、多点监测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因此,开发一种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无损监测方法,对严酷环境中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光纤传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光纤通信和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光波为传输媒质,通过光纤感知和传输外界被测量信号的新型传感技术。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电绝缘性好、灵敏度高、质量轻、体积小、可进行远距离实时分析等诸多优点。因此,采用光纤传感器技术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监测具有显著优势。在国内相关的研究鲜有报道,在国外相关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在光纤表面或者端面固定氯离子荧光指示剂进行监测,这样会存在光纤探头长时间使用后,特别是在诸如混凝土内部这类条件复杂的环境中,荧光指示剂易脱落或溶出的问题。随着光纤传输理论和制备工艺的发展,微结构光纤成为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的光纤传感器,基于简化微结构光纤的传感器具有极其突出的优点:(1)显著提高灵敏度。简化微结构光纤具有相当大的内比表面积可用于敏感材料的负载,并且敏感材料与待测物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提高光纤传感探头的灵敏度;(2)显著提高稳定性。在微结构光纤传感探头的微孔道内进行待测物的检测,可大大减小样品的采集量,避免了传统光纤传感探头敏感层裸露在外易损伤、易泄漏等问题;(3)灵活设计微结构光纤的结构来优化传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内氯离子浓度的荧光型光纤传感器,实现灵敏、实时监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瑞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海南瑞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2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