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捉型甲醛清除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2754.4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1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杜靖;程顺清;许菲菲;汪勇;龙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纺滤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72;A62D3/30;A62D101/28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李济群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捉 甲醛 清除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捕捉型甲醛清除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将含氨基官能团的羧基离子化合物、α氨基酸、偶联剂、渗透剂、保湿剂、氨水、去离子水按重量比1:(0.15~0.3):(0.01~0.05):(0.05~0.1):(0.05~0.12):(0.01~0.09):(1.5~3)配置成混合溶液,再向混合溶液中分别通入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混合溶液、氮气与二氧化碳重量比为1:(0.2~0.6):(0.2~0.6),混合反应后放入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压力10MPa~30MPa,温度100℃~250℃,反应1~2小时,即得所述甲醛捕捉剂。本发明甲醛清除剂具有醛基捕捉反应效果,可对醛类气体进行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醛类污染物的净化,具体是一种捕捉型甲醛清除剂。
背景技术
醛类气体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收,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尤其是甲醛。甲醛目前已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具有较高毒性,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其浓度在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过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超过0.6mg/m3时,可导致咽喉不适或疼痛;当浓度更高时,便会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一旦空气中达醛类浓度超过30mg/m3时可当即导致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醛类气体,则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能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醛类物质(尤其是甲醛),主要来源于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由于酚醛树脂具有较强的粘合性,并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目前生产人造板都使用酚醛树脂胶粘剂。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这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的主体;此外一些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板材制造家具,在粘接贴面材料时再使用劣质胶水,结果顾客买家具回家等于买回一个小型废气排放站;含有甲醛成分的装饰物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也有可能向环境散发甲醛。实测数据表明,板材和家具、装饰物中的甲醛释放期比较长,日本横宾国立大学的研究认为,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3-15年。
因此,对板材和空气中醛类气体的去除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市售的相关产品中,有些产品为活性碳类吸附剂;有些香精类产品只将甲醛味掩盖,实际甲醛依然存在;有些氧化型产品能部分去除板材中甲醛,但去除率不及60%:有些有机类产品涂刷当时去除效果很好,但甲醛浓度反弹很快。近几年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被称之为甲醛清除剂的制剂,其中含有可以与甲醛反应的成分。如申请号为:01140051.X,申请日为2001年11月22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甲醛清除剂及其生产工艺“的发明专利申请,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经共聚共混所制成的,碳酸钠20-25%、氯化按2-3%、尿素5-8%、醋酸按5-7%、水60-68%,其主要用于降低用人造板装修后的室内空气中的游离甲醛。该申请主要以尿素为反应剂,其缺点在于尿素与甲醛反应后的产物的稳定性不够,仍会缓慢释放出甲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空气中游离的醛类化合物和复合板材中的甲醛结合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且该过程不可逆,杜绝了游离甲醛的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纺滤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纺滤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27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