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樟芝智能培养箱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2567.6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宇;郑安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安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侯来旺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市火***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智能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樟芝培养设备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牛樟芝智能培养箱。
背景技术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属于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薄孔菌属、多年生蕈菌类,,是1990年才被生化界发表的新种。其生长区域为台湾山区海拔450-2000米山林间,只生长在台湾特有百年以上的牛樟树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树木材潮湿表面,因其采集不易,加上野生牛樟木近年已被政府列为国宝级生物之一,也因此盗采牛樟芝社会事件仍时有所闻。
牛樟芝是台湾特有的真菌,仅生长于台湾特有的牛樟树上。野生牛樟芝是台湾岛特有的保育类树种,在大安溪上游的雪山坑牛樟保护区,育有100余株牛樟林木。牛樟芝是牛樟树上发现的唯一腐木菌,但是牛樟芝的寄生病源性并不强,因此牛樟树很少死亡,可生长数百年。野生牛樟灵芝唯一赖以为生的宿主----台湾牛樟树,放眼全世界,只生长于台湾海拔450至2000米的山区,牛樟灵芝仅生长于牛樟树腐朽之内壁的中空处,或枯死伏倒之牛樟树阴暗潮湿的表面,数量非常稀少,且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每年生长厚度仅几公分而已。已被台湾立法为国宝级保护类树种。由于数量稀少,采集不易,市价高达每台斤数十万新台币,价值远远凌驾于灵芝、人参、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之上,被称作药材中的王中之王。牛樟芝生长于牛樟树干腐朽的中空内部或倒伏树干的潮湿表面。野生牛樟芝长在老龄的牛樟树,子实体形态多变化,有板状、锺状、马蹄状或塔状;初生时鲜红色,渐长变为白色、淡红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
目前现有的牛樟芝培育箱,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好控制,造成牛樟芝生长速度慢,品质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状况,同时能够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能够培育高品质的牛樟芝的牛樟芝智能培养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牛樟芝智能培养箱,包括箱体、隔热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气体过滤器,所述隔热门设在箱体前端,所述隔热门与箱体转动连接,隔热门能够保持培养箱内的温度恒定,气体过滤器能够通入过滤气体,保持空气循环,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能够实时的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所述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气体过滤器设在箱体内,所述箱体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方便牛樟芝的生长,所述隔板与箱体滑动连接,所述隔板设有三块,所述隔板下方设置有增湿盘,增湿盘能够提升箱体内的湿度,所述增湿盘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能够对增湿盘进行加热,所述箱体外侧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注水孔和排水孔,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调节脚,所述调节脚设有四个,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玻璃纤维隔热层。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门为无氟泡沫隔热门,隔热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注水孔上设置有控制面板,能够实现自动化操控。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和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方便控制面板操控。
作为优选,所述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一侧设置有测温探头,能够检测箱体内的温度。
该技术方案具有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状况,同时能够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能够培育高品质的牛樟芝的特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隔热门能够保持培养箱内的温度恒定,气体过滤器能够通入过滤气体,保持空气循环,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能够实时的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隔板方便牛樟芝的生长,增湿盘能够提升箱体内的湿度,加热装置能够对增湿盘进行加热,控制面板分别与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和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方便控制面板操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牛樟芝智能培养箱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安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安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25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野山楂树的嫁接方法
- 下一篇:玉木耳吊袋出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