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凝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1841.8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3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赵雄;万烨;杨永亮;严大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B1/06;F28B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凝器。
背景技术
多晶硅是集成电路和光伏发电的关键原材料。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多晶硅生产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但是,多晶硅生产行业的盲目扩张同时也带来了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水平降低的问题,尤其是目前多晶硅产品价格一落千丈,大部分厂家的生产成本都高于销售价。在这种形势下,节能降本成为各多晶硅生产厂家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目前,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精制提纯工序为能耗较高的工序之一。该精制提纯工序消耗的主要能源包括蒸汽(热水)、高低压循环水以及电能等,其中蒸汽(热水)和循环水的能量消耗占90%以上。在上述精制提纯工序中,通常通过风冷式冷凝器对气体或气液混合物进行冷凝分离。在现有的风冷式冷凝器工作时,通过管路将冷却水直接通入冷却盘管的上方对其进行冷却,这样往往不能保证冷却盘管全部接触到冷却水,冷凝效果差,冷却水损耗较大,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冷凝效果差,能耗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下部具有进风部,壳体的上部具有出风部,壳体的中部具有进液部;风机组件,位于出风部处;第一冷却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进风部和进液部之间,第一冷却管组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冷凝器还包括:液体分布器,设置在壳体内,液体分布器位于进液部与第一冷却管组之间以使液体在第一冷却管组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冷凝器还包括第二冷却管组,第二冷却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出风部与液体分布器之间,第二冷却管组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出口与第一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冷凝器还包括除雾装置,除雾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出风部与液体分布器之间。
进一步地,冷凝器还包括集液装置以及用于将集液装置中的液体泵送至进液部处的泵送装置,集液装置位于第一冷却管组的下方,泵送装置的进液口与集液装置连通,泵送装置的出液口与进液部连通。
进一步地,冷凝器还包括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具有第三进口,气液分离装置的上部具有出气口,气液分离装置的下部具有出液口,第三进口与第一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出气口与第二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管组为多个。
进一步地,液体分布器包括槽盘式液体分布器。
进一步地,除雾装置包括丝网除雾器。
进一步地,第二冷却管组包括翅片冷却管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进液部与第一冷却管组之间设置液体分布器。当冷凝器进行工作时,液体(冷却水、循环水等)通过进液部进入液体分布器,并通过液体分布器在第一冷却管组上方均匀分布,在第一冷却管组的管体之间形成连续均匀的薄水膜,增大了液体与第一冷却管组的接触面积。上述薄水膜蒸发之后带走第一冷却管组内的热量,强化了第一冷却管组内外传热,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冷凝器的冷凝效果,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凝器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冷凝器的侧视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凝器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进风部;20、出风部;30、风机组件;40、第一冷却管组;41、第一进口;42、第一出口;50、液体分布器;60、第二冷却管组;61、第二进口;62、第二出口;70、除雾装置;80、集液装置;90、泵送装置;100、气液分离装置;101、第三进口;102、出气口;103、出液口;a、出风区;b、液体收集分布区;c、冷却区;d、进风区;e、储水区;f、预冷区;g、气液分离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18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