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插指型MOS结构的硅基电光调谐波导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1805.1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9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肖希;李淼峰;王磊;杨奇;余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6/12 | 分类号: | G02B6/12 |
代理公司: | 湖北竟弘律师事务所 42230 | 代理人: | 李晓贝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插指型 mos 结构 电光 调谐 波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中的硅基电光可调波导器件,具体涉及一 种基于插指型MOS(metal-oxid-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 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硅基电光调谐波导结构。
背景技术
可调谐硅基光波导是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可调谐硅基光波 导能够用在光调制器、光开关、路由器、可调光衰减器以及波长可调 谐滤波器和激光器等有源光核心器件中;可调谐硅基光波导的高速光 调制功能通常基于高速硅基电光效应。
纯净非应变的硅单晶是一种中心反演对称的晶体,该硅单晶不存 在Pockels(线性电光)效应,而硅的Kerr(二阶电光)效应和 Franz-Keldish(弗朗兹-凯尔迪什)效应也极其微弱;即使施加105V/cm 的电场,产生的折射率改变仍小于10-5,利用Kerr效应和 Franz–Keldish效应来实现电光调制并不现实。
在硅材料中,最有效的电光效应就是等离子体色散效应,目前, 商用硅基电光调制器主要通过等离子体色散效应实现;1987年,出 现了离子体色散效应的近似表达式:
对于1.31μm波长的光信号,等离子体色散效应的表达式为:
对于1.55μm波长的光,等离子色散关系表达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未经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1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台合一公益警示牌
- 下一篇:票据防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