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枝状聚二烯烃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0883.X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7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辛益双;尚荣欣;张杰;程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79/02 | 分类号: | C08F279/02;C08F236/08;C08F23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枝状聚二 烯烃 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二烯烃橡胶的门尼粘度改善方法领域,公开了一种枝状聚二烯烃橡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方法,包括:在聚合催化剂和有机溶剂存在下,将含有二烯烃单体和枝状聚二烯烃的原料进行溶液聚合。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可以方便地调节聚丁二烯橡胶和聚异戊二烯橡胶的门尼粘度,提供易加工塑炼的橡胶且不影响橡胶的分子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二烯烃橡胶的门尼粘度改善方法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枝状聚二烯烃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橡胶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合成橡胶在应用之前一般要经过加工增强其各方面的性能。但是有些烯烃直接聚合得到的聚二烯烃橡胶分子量大,分子量分布窄,无支链或者少支链,使得聚合得到的生胶的门尼粘度很大,造成加工塑炼极其困难。
已有报道一些合成橡胶门尼粘度的调节方法。CN1635004A公开了一种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的生产工艺,是由1,3-丁二烯在聚合溶剂中进行溶液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所采用的引发体系中由环烷酸镍、三异丁基铝、三氟化硼·D络合物组成,其中D为C6~C18的醇、由C2~C4的烷基酸与C4~C6的烷基醇形成的酯或R3N叔胺类物质,其中,R为C4~C8的烷基、三氟化硼·D络合物与丁二烯的摩尔比为0.2~3.5×10-4,Ni与丁二烯的摩尔比为0.5~8.0×10-5,Al与丁二烯的摩尔比为0.1~8.0×10-4。该方法通过改变三氟化硼·D络合物的用量来调节聚丁二烯橡胶的门尼粘度。
CN102361886A公开了一种支链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聚合工序,在聚合釜中,在烃溶剂中使用碱金属系引发剂使共轭二烯化合物连续地聚合或使共轭二烯化合物与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连续地共聚,得到活性聚合物或活性共聚物;偶联工序,使所述活性聚合物或活性共聚物与多官能性化合物进行偶联反应;和脱溶剂工序,所述聚合工序后,在5min内使所述活性聚合物或活性共聚物与多官能性化合物反应,将聚合釜出口处的压力控制在0.5MPaG~2MPaG。
CN102464745A公开了一种异戊橡胶分子质量分布调节方法,其中,聚合采用3个聚合釜连续聚合装置,并配有胶液罐、终止釜和包括凝聚、后处理回收、挤压干燥的后处理装置:异戊二烯单体的浓度为5~20g/100mL己烷;异戊二烯和己烷混合后经预热器温度达到20℃,与稀土催化剂同时进入第一聚合釜;稀土催化剂的Nd的摩尔数与异戊二烯单体的客数比为1×10-7~1×10-6:1;稀土催化剂的组成是:A.新癸酸钕或环烷酸钕;B.二乙基氢化铝和/或三乙基铝;C.一氯二异丁基铝或一氯二乙基铝;按摩尔比A:B:C=1:5~20:1~5;分别选择(A+B)+C、(A+C)+B或(C+B)+A的加料方式,得到不同的聚合分子质量分布指数Mw/Mn范围为1.90~7.80;在温度-20℃~100℃下,反应1~6h,反应完成后加入含0.5%的防老剂的己烷溶液进行终止反应,加入量是异戊二烯单体加入质量的0.1~5%,然后进入储胶罐,再经凝聚、挤压、干燥,得到产品。
CN103360526A公开一种异戊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异戊二烯、稀土催化剂和溶剂的反应物料送入反应器中进行聚合反应,当异戊二烯的转化率达到70-80%时,终止聚合反应,并将聚合反应得到的胶液依次进行凝聚、脱水和干燥,得到异戊橡胶,所述稀土催化剂含有C7-C14的羧酸钕、烷基铝、卤化物以及共轭二烯烃,所述C7-C14的羧酸钕、烷基铝、卤化物和共轭二烯烃的摩尔比为1:5-25:1-3:1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08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