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性能REBCO多层膜、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9062.4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飞;李贻杰;王斌斌;姚艳婕;吴祥;王梦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08 | 分类号: | C23C14/08;C23C14/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陈少凌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rebco 多层 应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钇钡铜氧涂层导体技术领域的高性能REBCO多层膜、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的高性能REBCO多层膜由REBCO薄膜层和STO夹层组成。本发明还涉及所述高性能REBCO多层膜在制备高温超导带材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高性能REBCO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镀有隔离层的IBAD‑MgO基带,采用多靶多通道脉冲激光方法,制备得到所述高性能REBCO多层膜。本发明制备的REBCO多层膜具有纯C轴取向、光滑致密表面和高临界电流密度,临界电流密度高达5MA/cm2;本发明的REBCO多层膜在自场下和磁场下都具有高的临界电流,具有高结合力,可满足超导电缆等多种应用需求,适合产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钇钡铜氧涂层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性能REBCO多层膜、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REBCO涂层导体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Jc)、磁场(Jc-B)特性和低价的特点,将来很有可能取代铋系高温超导带材,应用在超导强电技术领域,如电机、马达、变压器、限流器、磁体、超导储能、核磁共振成像等。利用超导带材制备的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和超导限流器等器件与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和能耗低等优点,在电力、能源、医疗设备、国防装备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故而国外给予了高度关注,美国每年投入研究经费1000万美元,日本每年投入研究经费10亿日元,开发了接近商业化水平的制造和检测设备。我国在过去十年中也作了不少摸索,在REBCO涂层导体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就是采用各种镀膜手段在很薄(40-100微米)的传统金属基带(镍基合金或不锈钢等合金)上镀一层大约1到几个微米厚的钇钡铜氧高温超导薄膜。直接沉积在金属基带上的REBCO超导膜的超导性能很差,必须在金属基带上加一缓冲层。缓冲层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诱导REBCO超导膜取向生长,另一方面又可作为隔离层防止REBCO与金属基带反应及氧向基带中扩散。这就要求缓冲层与超导层和金属基底要有较小的晶格失配度,且能够形成致密无裂纹的薄膜,有效阻碍金属基底被氧化及阻碍基底金属原子向超导层扩散,且不与金属基底和超导层反应。
鉴于高电流承载能力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强电应用方面的迫切需要,而临界电流主要由薄膜的厚度(d)和临界电流密度(Jc)决定,为了获得较高的电流承载能力,这就要求在一方面要制备高结晶质量的高温超导厚膜;另一方面要在提高薄膜厚度的同时保持较高的Jc值。随着REBCO薄膜厚度的增加,性能变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制备夹层结构的方式向超导薄膜中引入钉扎中心可以显著的解决超导膜Jc随厚度和磁场迅速减小的问题,不过需要将中间层的厚度控制在纳米级甚至是纳米伪层,若中间层的厚度较大,使其相邻REBCO层之间的电流无法导通,影响薄膜性能。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申请人凭借从事此行业多年的实验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意外发现本申请之技术方案,首次提出在IBAD-MgO基底上采用PLD方法制备REBCO多层膜的方案,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性能REBCO(钇钡铜氧)多层膜、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多通道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LD)在镀有隔离层的IBAD-MgO基带上依次制备具有纯C轴取向和高临界电流的超导层和具有纯C轴取向的夹层。本发明制备的REBCO多层膜具有纯C轴取向、光滑致密表面和高临界电流密度,临界电流密度高达5MA/cm2;本发明的REBCO多层膜在自场下和磁场下都具有高的临界电流,具有高结合力,可满足超导电缆等多种应用需求,适合产业化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REBCO多层膜,所述REBCO多层膜由REBCO薄膜层和STO夹层组成。
优选地,所述REBCO多层膜由两层REBCO薄膜层以及位于中间的STO夹层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9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