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阵列微空心阴极放电触发的气体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8555.6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4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富;张成博;邱剑;余澜明;童立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T14/00 | 分类号: | H01T1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阵列 空心 阴极 放电 触发 气体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脉冲功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开关。
背景技术
气体开关是以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开关,其主要特点是工作电压高、通流能力强,在大功率脉冲功率技术中应用广泛,比较典型的是应用在线性变压器驱动器(Linear Transformer Driver,以下简称 LTD)上。LTD是一种利用多路相对较低的电压模块,通过感应电压叠加技术获得高压大电流纳秒脉冲的脉冲功率源,大规模LTD由数万个放电模块构成,因此对开关触发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LTD装置中多采用三电极场畸变或多极多通道开关,其触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触发脉冲电压对开关间隙电场分布的改变实现过压雪崩击穿,而改变开关内部电场分布所需的脉冲电压幅值很高,基本和开关工作电压在一个量级,使得开关的触发电路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实现的快脉冲电源。
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新颖的触发方式,紫外预触发和激光触发作为新颖的触发方式,触发机理与三电极场畸变和多极多通道开关不同,其通过紫外或激光照射开关间隙形成高密度电离区域,产生初始电子并诱导间隙雪崩击穿导通,但其同样需要配置能量很高的紫外或激光发生器,对于大规模LTD装置来说,触发装置同样十分复杂庞大。同样以产生诱导电子为目标,借助等离子体手段,用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代替光电离,通过设计合理的电极结构,实现高密度等离子体放电的同时降低触发电压,进而可以有助实现触发器的小型化,将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技术手段。
微空心阴极(Micro-hollow Cathode,以下简称MHC)是一种可以在高气压下产生微放电等离子体的电极结构,其结构是由任意形状的阳极和微空心的阴极构成,根据空心阴极pD值乘积一定的理论(p指放电气体组分的气压,D指阴极的空心直径),由于微孔尺寸在亚毫米量级,其可实现在大气压下的辉光放电;另一方面,微空心阴极的环形电极结构使得电子在阴极径向电场的作用下,实现了振荡过程,大大增加了碰撞电离的机会,所以该放电可以实现很高的电子密度;同时,为了得到更大规模的放电,通常在一个平板阴极上加工多个微孔,实现阵列微孔放电;最后,由于尺寸微小,放电所需要的触发电压很低,通常只需要几千伏。高气压放电、大面积阵列放电等离子体、高电子密度以及低触发电压这些特性,为其作为气体开关触发源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气体放电开关,以解决目前传统三电极场畸变和多极多通道气体开关的触发电压高、同步触发难度大、在大规模开关使用领域方面难以实现触发电源的小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新型气体放电开关结构,是一种利用阵列微空心阴极放电触发的气体放电开关,具体是利用阵列微空心阴极放电产生的微等离子体所具有的触发电压低、产生的电子高密度以及可实现大面积多孔阵列放电的优点,将其作为触发手段应用在气体开关中,从而解决了目前传统三电极场畸变和多极多通道气体开关的触发电压高、同步触发难度大、在大规模开关使用领域方面难以实现触发电源的小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阵列微空心阴极放电触发的气体开关,主要部件包括:开关主电极及其连接件、外绝缘筒、阵列微空心阴极放电发生器及气路接头;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
所述外绝缘筒形状为中空形圆筒,内壁用于安装开关主电极和阵列微空心阴极放电发生器,中间设有若干通孔,提供触发电源设备的电气连接的通道,以及气路通道,实现开关内部气压的控制;外壁有圆弧形曲线结构用来增加表面距离,防止开关爬电;
所述开关主电极为上、下两个圆柱形电极,开关主电极连接件为两个,每个连接件分为圆盘和连接螺纹杆两部分,两个圆盘分别盖在外绝缘筒上、下两端,并用密封胶圈密封固定,同时作为开关与外部电路的电气连接;上、下两个圆柱形电极的一端部通过连接螺纹杆分别连接、固定于两个圆盘的中心部位,上、下两个圆柱形电极的另一端相对,形成主电极间隙,通过调整拧入连接螺纹杆的深度,可以灵活改变主电极间隙长短以适合不同电压要求的应用;参见图1所示。
其中,两电极端部的面宜加工成一定的圆弧倒角,以便实现静态电压下的电场均匀分布。
其中,开关主电极可采用黄铜材质,连接件可采用不锈钢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8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