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高危型HPV的方法、寡核苷酸和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7771.9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3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锋;张太松;吕娜;朱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6;C12N15/11;C12R1/93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高危 hpv 方法 寡核苷酸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常见的高危型HPV的方法、寡核苷酸和试剂盒,采用荧光PCR技术,对样品中可能存在的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26、53、66、73和82进行初步检测和型别鉴定。本发明可以同时检测18种高危型别,并同时对HPV16、18进行基因分型。本发明基于18种高危型HPV及其他型别在进化树上的亲缘性,设计高危型HPV引物和探针,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同时,显著降低背景荧光值,并显著增加检测通量和极大地降低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18种常见的高危型HPV的方法、寡核苷酸和试剂盒,采用荧光PCR技术,对临床样品中可能存在的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26、53、66、73和82进行初步检测和型别鉴定。
背景技术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可感染人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的小DNA病毒,能够引发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疾病。人类是HPV的唯一宿主。HPV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长约7900对碱基(bp),含8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由3个基因区组成,包括早期区(E区)、晚期区(L区)以及非编码区或上游调控区。E区按顺序可分为E6、E7、E1、E2、E3、E4和E5共7个基因,其中E6和E7是HPV的主要致癌基因,与HPV的细胞转化功能和致癌性相关。L区主要有L1和L2两个基因。
目前科学家们已发现120种以上的HPV亚型。不同的HPV亚型感染导致不同病变,根据其是否可以引起癌症,HPV亚型可分为: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II/III)的发生相关,常见的有HPV16、18、31、33、35、45、51、52、56、58、29、68等亚型;低危型HPV,一般与尖锐湿疣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关,极少引起浸润癌,常见的有如HPV6、11、42、43、44等亚型。关于高危型HPV与低危型HPV的划分,国际上许多机构都给出了参考建议,依据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研究成果,将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共13种亚型列为高危HPV,并将HPV26、53、66、73和82共5种亚型列为中等风险HPV。在实际检测时,常常将中等风险HPV亚型也归于高危型HPV。
80%的女性一生中都会感染HPV病毒,通常病毒在6~8个月内会自然清除,仅25%会发生癌前病变。高危型HPV的反复或持续感染被视为几乎所有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病变程度越重,高危型HPV感染率越高;在CINI、CINII和CINIII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30%、55%和65%,而99.8%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体内能检测到高危型HPV感染,HPV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在这些高危型HPV中,最为常见的是HPV16,其次为HPV18,这两种高危型HPV亚型的感染率最高,可达70%;若再加上HPV45和HPV31,这4种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可达80%左右。我国一项横跨7个宫颈癌发病率不同地区的19家医院、共纳入1244个病例的中国宫颈癌相关高危型HPV亚型分布(以医院为基础的)多中心研究证实,中国不同区域的宫颈癌及宫颈高度病变都是以感染HPV16/18为主,大约85%的宫颈癌确诊病例属于这两种亚型,且HPV16/18的感染率和致癌率都明显高于其他高危型HPV(Chen W 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distribution in cervicalcancer in China:the importance of HPV 16and 18.Cancer Causes and Control,2009,20:1705-17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未经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77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