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皮赤芍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7330.9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6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军;马世平;万晓梦;李萍;谢治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K36/65;A61P1/0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皮 赤芍 调节 肠道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涉及丹皮赤芍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人体肠道内有1000-1150种约100万亿细菌,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每个人至少有 160种优势菌群。在健康人体的胃肠道细菌中,拟杆菌类和厚壁菌门多于90%,包括拟杆菌 属、普氏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梭状芽孢杆菌、柔嫩梭菌属、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乳杆 菌属等。其他丰度较少的门类有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和产气柯林斯菌属)、变形菌门(肠杆菌 科细菌、幽门螺杆菌、华德萨特菌)、疣微菌门和产甲烷古菌等。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环境。正常菌群不仅在消化、免疫和 抗病方面发挥着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机体健康或疾病特别是慢性病 的发生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人体处于各种应激、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由外来致病菌、病 毒、寄生虫感染时,常常会导致肠道菌群异常,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 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常变化。菌群失调又反过来通过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削弱肠道 的屏障功能,进一步加重疾病,如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目前,研究证实人体的多种疾病如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癌症等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发酵多糖代谢产物主要 有短键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等)、气体(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和甲烷)和氨, 其中氢气和二氧化碳是结肠中气体的主要成分。人肠道体外研究表明,丁酸可促进肠黏膜修 复及其功能恢复,并且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形成,并且可以减少肠道上皮细胞的肿瘤坏死因 子的分泌,起着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同时,肠道菌群的改变会引起机体内源性代谢产物含量 的改变。此外,另有研究报道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和(或)梭菌属数量的变化以及细菌 Unculturedbacteriumclonenbw1009b01c1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的发生和 发展。不同的肠道菌群谱可以致病,亦可以防病。然而,目前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仍有 待深入。
发明内容
发明人研究发现,丹皮赤芍能显著提高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调节动物的肠道菌群,并 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现阶段并未见丹皮赤芍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和报 道。
本发明涉及丹皮在制备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的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赤芍在制备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的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丹皮赤芍组合物在制备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的组合物的用途。
丹皮赤芍组合物的组分是:丹皮乙醇提取物的重量份为160~480,赤芍乙醇提取物的重 量份为150~450;
丹皮赤芍组合物的组分是:丹皮乙醇提取物的重量份为200,赤芍乙醇提取物的重量份 为200;
丹皮赤芍组合物的组分是:丹皮乙醇提取物的剂量160~480mg/kg,赤芍乙醇提取物的 剂量150~450mg/kg;
丹皮赤芍组合物的组分是:丹皮乙醇提取物的剂量200mg/kg,赤芍乙醇提取物的剂量 200mg/kg。
丹皮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将丹皮粉碎,乙醇提取,经冻干成为固体粉末;
赤芍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将赤芍粉碎,乙醇提取,经冻干成为固体粉末;
本发明涉及丹皮赤芍组合物的提取工艺是:
丹皮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将丹皮粉碎,乙醇提取,经冻干成为固体粉末;
赤芍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将赤芍粉碎,乙醇提取,经冻干成为固体粉末;
将上述所得丹皮乙醇提取物、赤芍乙醇提取物混合,即得丹皮赤芍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丹皮赤芍组合物的提取工艺是:
丹皮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将丹皮粉碎,每400g左右粉末用4L70%乙醇回流提取3 次,每次1h。真空抽滤,所得溶液于50℃的真空旋蒸发仪中回收溶剂。高度浓缩的溶液经 冻干成为固体粉末;
赤芍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将赤芍的干燥根粉碎,每400g左右粉末用4L70%乙醇回 流提取3次,每次1h,真空抽滤,所得溶液于50℃的真空旋蒸发仪中回收溶剂,高度浓缩 的溶液经冻干成为固体粉末;
将上述所得丹皮的固体粉末、赤芍的固体粉末混合,即得丹皮赤芍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7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骨痹贴
- 下一篇:治胆热犯胃型腮腺炎中药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