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抑郁症诊断的lncRNA标志物、试剂盒及基因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5664.2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理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理义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C40B4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金波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抑郁症 诊断 lncrna 标志 试剂盒 基因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抑郁症诊断的lncRNA标志物、试 剂盒及基因芯片。
背景技术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失,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 3.5亿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占据世界疾病负 担的第二位。
抑郁症对社会造成的重大负担,其原因有发病率高、发病年轻化、呈慢性发 展、损害其社会功能和认知能力,及非自然死亡,抑郁症患者中自杀死亡与自杀 未遂的比例远远高于在普通人群中的比值。因此研究抑郁症发病机理及可以体现 其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并及时针对病因进行干预与治疗是治疗疾病、减轻社 会负担的关键因素。
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理目前尚不明确,既往认为遗传因素、生物 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后来学术界开展了神经生 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可塑性、神经电生理以及神经影像学等多方面研究,提出 了多种病因假说、可能有关的内分泌轴、脑区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脑区环路以及 信号通路的变化等,均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但目前仍然无单一的理论即可完全解 释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现代分子遗传学认为很多社会环境或自身经历等因素可引 起基因表达的变化,可导致某些特定的基因发生表观遗传改变,这些变化可引起 神经元的可塑性和功能异常,而这些异常表现可以被遗传下来,即表观遗传机制, 基于基因水平的MDD发病机理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逐步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按照其 长短分为长非编码RNA(>200bp)和短非编码RNA(<200bp),广义上包括mRNA、 tRNA、rRNA、小干扰RNA、miRNA以及功能尚未明确的长链非编码RNA。很 多学者研究了miRNA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差异表达,提示miRNA可能通过不同 方式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例如神经可塑性、神经内分泌、心理社会因素、抗 抑郁药等,而且认为miRNA-26b、miRNA-1972、miRNA-4485、miRNA-4498 和miRNA-4743等可以作为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后来学者们发现LncRNA可 以作为人类基因组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通过表观遗传、转录调 控及转录后调控等多种机制调控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或染色质重构,使基 因沉默或激活,LncRNA还广泛地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生物学进程,如海马 发育、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形成、脑老化、CREB和PGC1-α转录调控、GABA能 神经元和G蛋白偶联受体等信号转导通路相关.LncRNA除了直接参与基因的表 达调控外,可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endogenousRNA,ceRNA) 与miRNA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相互间的交流与调节。LncRNAs与很多的人类 疾病有关,比如癌症、共济失调及心血管疾病,但是关于LncRNA在抑郁症患 者中差异表达的研究极少。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在大脑的发育、神经发生、神经元成熟及突触形成过 程中,lncRNA起关键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抑郁症症的发生、发展 中,lncRNA亦起重要作用,并与抗抑郁药物的疗效有相关性。因此,某些lncRNA 可成为抑郁症诊断和预测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的生物标记物。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在大脑的发育、神经发生、神经元成熟及突触形成过 程中,lncRNA起关键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 lncRNA亦起重要作用,并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有相关性。因此,某些lncRNA 可成为抑郁症诊断和预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的生物标记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抑郁症诊断的lncRNA标志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理义,未经张理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56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