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g-Zn-Al-RE-Ca耐热镁合金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5316.5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7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龙;张文强;马朝利;王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3/00 | 分类号: | C22C23/00;C22C23/04;C22C23/02;C22C23/06;C22C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恒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24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g zn al re ca 耐热 镁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金属结构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热镁合金。
背景技术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铸造镁合金普遍存在强度较低、高温耐热性能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目前应用较多的铸造镁合金主要为Mg-Al-Zn(Mn)体系。由于热裂、耐腐蚀性能等原因,Mg-Al-Zn(Mn)体系镁合金中Zn元素的含量被限制在1%以内(质量百分数)。研究发现,通过选择合适的Zn/Al比值,高锌含量Mg-Zn-Al合金同样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并且,该种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优于传统的低锌Mg-Al-Zn(Mn)合金,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的耐热镁合金体系。然而,由于Mg-Zn-Al合金的铸造性能(如抗热裂性能)对铸造工艺极其敏感,而且大量粗大、硬脆共晶第二相的形成导致合金的室温塑性较差,因此该体系合金一直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微量或少量碱土金属元素(Ca和Sr等)的加入可以提高Mg-Zn-Al体系合金的耐热性能,但是会给合金带来粘模等铸造问题。在Mg-Zn-Al合金中加入较高含量的轻稀土(或混合轻稀土)可以减少或抑制低熔点、粗大共晶第二相,生成高热稳定性的Al2REZn2、Al2RE和Al11RE3(RE为稀土)等第二相。而且,通过控制Zn、Al及RE的含量,Mg-Zn-Al-RE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以及室温和高温强塑性。因此,进一步降低成本,发展通过稀土合金化和其它合金化元素共同作用改善Mg-Zn-Al合金铸造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合金化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Mg-Zn-Al-RE-Ca耐热镁合金,由以下的组分(质量百分数)组成:锌2-8%、铝2-8%、稀土0.1-4%、钙0.1-4%、杂质元素含量少于0.2%,其余为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锌是主要合金化元素,锌的添加可以改善合金的塑性,锌在镁中 的最大固溶度(质量百分数)为6.2%,且固溶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具有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的双重作用,而且Zn在蠕变过程中向晶界偏聚,从而限制位错蠕变。
2)铝是主要的合金化元素,可以改善镁合金的流动性,从而提高铸造性能。
3)稀土在本发明中有双重作用:首先,稀土在本发明中是用于提高耐热性能的元素,稀土加入后与Zn、Al生成Al2RE和Al2REZn2等高熔点第二相;而且稀土能提高Mg-Zn-Al-Ca的铸造性能。
4)钙是本发明中用于提高耐热性能的元素,钙加入后生成Ca2Mg6Zn3,Al-Ca和Al-Mg-Ca等高热稳定性第二相。而且,钙的添加可以细化枝晶组织,从而提高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此外,钙的成本低廉,可用于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高温拉伸力学性能。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加热曲线。
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3-6的样品实物的铸件表面质量。
图5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铸态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Mg-Zn-Al-RE-Ca耐热镁合金,该耐热镁合金具有高温强度好,铸造性能优良,低成本等特点。
一种Mg-Zn-Al-RE-Ca耐热镁合金,其特征在于包括锌、铝、稀土、钙和镁,其配比(质量百分数)为:锌2-8%,铝2-8%,稀土:0.1%-4%,钙:0.1%-4%;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稀土和钙分别以Mg-RE和Mg-Ca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中间合金的成分(质量百分数)为Mg-30RE,Mg-20Ca。本发明实例所涉及到的原料镁(Mg)、锌(Zn)、铝(Al)中间合金Mg-RE和Mg-Ca均为市场售品。原料的纯度为Mg:99.9%;Al:99.9%;Zn:99.9%;Mg-30RE:99.5%;Mg-20Ca:99.5%。
实施例1
配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53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