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向流条件下不同水合物饱和度时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5298.0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侯健;夏志增;刘永革;陆努;李淑霞;杜庆军;刘晓宇;刘璟垚;王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11/00 | 分类号: | G01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条件下 不同 水合物 饱和度 相对 渗透 测定 方法 | ||
1.一种径向流条件下不同水合物饱和度时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顺序和步骤:
(1)制备多孔介质模型:将50-100目的石英砂洗净并用蒸馏水清洗3-5次,晾干之后 填入反应釜,逐层夯实,形成致密均匀的多孔介质模型,并称量多孔介质模型的质量m0;
(2)测量多孔介质模型的孔隙度:将真空泵保持负压0.1MPa,对多孔介质模型抽真空 1-3小时,将蒸馏水以0.5-10mL/min的速度注入模型,见水后继续注入1.5-2.5PV的蒸馏水, 待出口端水流速度稳定后,记录此时蒸馏水的累积注入体积V1和累积产出体积V2,由式①和 式②,根据模型尺寸计算模型孔隙度φ
式中,φ为多孔介质模型孔隙度,小数;Vp为多孔介质模型孔隙体积,cm3;V1为蒸馏 水的累积注入体积,mL;V2为蒸馏水的累积产出体积,mL;Re为多孔介质模型外径,cm; Rw为多孔介质模型中模拟井内径,cm;h为多孔介质模型高度,cm;
(3)测量多孔介质模型径向流条件下的绝对渗透率:以0.5-10mL/min的速度向多孔介 质模型中注入蒸馏水,待出口端水流速度稳定后,测量注入端压力p1、出口端压力p2、水流 量q,由式③,计算模型绝对渗透率ka
式中,ka为多孔介质模型的绝对渗透率,μm2;q为水流量,mL/s;μw为蒸馏水粘度, mPa﹒s;p1为多孔介质模型注入端压力,10-1MPa;p2为多孔介质模型出口端压力,10-1MPa;
(4)生成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用含水合物生成诱导剂SDS或THF-SDS的水溶液以 0.5-10mL/min的速度驱替模型中的蒸馏水,当注入量为1.2-1.5PV,注入结束,并关闭出口阀, 继续注入至预定压力pset,所述pset范围为7-10MPa;将CH4压缩至所述预定压力,打开出口 阀,保持出口端压力为所述预定压力,以0.5-10mL/min的速度将CH4注入多孔介质模型,达 到预定注入量0.05-0.50PV后,关闭出口阀,并记录此时模型压力ps、环境温度Ts和累积产出 水的体积V3,将模型环境温度降至1-4℃,开始水合物的生成过程,并记录模型温度、压力 变化,待体系压力不再发生变化后,CH4水合物生成过程结束;
(5)计算水合物饱和度:打开出口阀,将压力保持在5MPa-8MPa,以0.5-10mL/min的 速度将蒸馏水注入多孔介质模型,待出口端速度稳定后,记录此阶段累积注入水体积V5、累 积产出水体积V4以及在大气压p0和室内温度T0下CH4的累积产出体积V6,由式④,将产出 CH4体积转换为温度为Ts,压力为ps时的体积V7
式中,V7为产出CH4在温度为Ts,压力为ps时的体积;V6为产出CH4在温度为T0,压力 为p0时的体积,mL;T0为室内温度,K;Ts为多孔介质模型的环境温度,K;p0为大气压力, Pa;ps为多孔介质模型压力,Pa;Z0为温度为T0,压力为p0时CH4的压缩因子;Zs为温度为 Ts,压力为ps时CH4的压缩因子,
由式⑤,计算生成的水合物饱和度SH
式中,SH为CH4水合物饱和度,小数;V3为所述步骤(4)中累积产出水体积,mL;V4为所述步骤(5)中累积产出水体积,mL;V5为所述步骤(5)累积注入水体积,mL;
(6)测量一定气水饱和度时的气水径向流条件下的有效渗透率:将N2和蒸馏水以10:1 的比例恒速注入多孔介质模型中,待出口端速度稳定后,分别测量此时多孔介质模型环境温 度Tm,注入端压力p3、出口端压力p4,水的流量qw,大气压p0和室内温度T0下N2的流量 qg及含水多孔介质模型的质量m1,由式⑥、式⑦、式⑧和式⑨,分别计算此时水相饱和度Sw, 气相饱和度Sg,水相有效渗透率kw,气相有效渗透率kg
Sg=1-Sw⑦
式中,Sw为水相饱和度,小数;m0为多孔介质模型的质量,g;m1为含水多孔介质模型 的质量,g;ρw为蒸馏水密度,g/cm3;Sg为气相饱和度,小数;kw为水相有效渗透率,μm2; qw为水流量,mL/s;p3为多孔介质模型注入端压力,10-1MPa;p4为多孔介质模型出口端压力, 10-1MPa;kg为气相有效渗透率,μm2;qg为温度为T0,气压为p0时N2的流量,mL/s;Tm为 多孔介质模型的环境温度,K;μg为温度为Tm,压力为(p3+p4)/2时N2的粘度,mPa﹒s;Z1为 温度为T0,压力为p0时N2的压缩因子;Zm为温度为Tm,压力为(p3+p4)/2时N2的压缩因子;
(7)由式⑩,计算该气水饱和度时,径向流条件下水相相对渗透率krw,气相相对渗透 率krg
式中,krw为水相相对渗透率,小数;krg为气相相对渗透率,小数。
(8)保持总流量不变,逐渐增大所述步骤(6)中水的注入比例,重复步骤(6)-(7), 测量不同气水饱和度下的相对渗透率,得到水合物饱和度为SH时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数据;
(9)重复步骤(1)-(8),通过控制CH4的注入量,生成不同水合物饱和度下的多孔介 质模型,测量不同水合物饱和度下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52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料筒毛细管流变仪
- 下一篇:一种含气量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