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灌浆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4153.9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先军;王新锋;段存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48;C08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10130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灌浆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水堵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灌浆材料、 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化学罐浆技术已在我国水电、建筑、交通和采矿四大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聚氨酯材料是目前化学灌浆材料中产品种类最多、适用范围 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类灌浆材料,总体来说按照材料特性可以分为两 种:亲水型(水溶性)和疏水型(油溶性)。亲水型聚氨酯灌浆材料主 要由多异氰酸酯与高分子量多官能度亲水型聚醚多元醇聚合反应生成, 用灌浆泵等压送设备将聚氨酯灌浆材料灌入混凝土缝隙或者疏松多孔 性基材中时,亲水型聚氨酯灌浆材料以水为固化剂,遇水后能立即分 散、乳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进而膨胀、固结,最终生成 一种不溶于水的固结体,但是该固结体固化后在没水的情况下会收缩 导致复漏;而国内疏水型灌浆材料主要为单组份聚氨酯灌浆材料,遇 水后形成硬质泡沫,如果用在伸缩缝或移动缝的防水堵漏,不能适应 变形,也会形成复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聚氨酯灌浆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公开的聚氨酯灌 浆材料为双组份聚氨酯灌浆材料,可操作时间长,可以使用单液灌浆 泵进行灌浆使用,操作方便,遇水时迅速反应形成弹性泡沫防水堵漏, 不遇水时形成弹性树脂进行密封,大大提高防水效果。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聚氨酯灌浆 材料,包括:A组份、B组份,
制备所述A组份的原料配方包括:60~80重量份聚醚多元醇、 20~40重量份第一增塑剂、0.1~2重量份催化剂,0.5~3重量份泡沫 稳定剂;
制备所述B组份的原料配方包括:40~60重量份异氰酸酯、40~ 60重量份第二增塑剂;
其中,所述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与所述聚醚多元醇中的羟基 的摩尔比为(1.1:1)~(1.25:1)。
将A组份、B组份按照上述比例直接均匀混合后即可进行灌浆, 可凭借灌浆泵压力和自身的低粘性渗入各类渗漏水通道中去,由于本 发明中的聚氨酯灌浆材料中的A组份中包括催化剂,从而使得聚氨酯 灌浆材料在无水环境下灌浆使用时生成弹性树脂,该弹性树脂不仅可 以防水而且还具有弹性,具有一定的形变,大大减少了防水过程中出 现形变引起的破损,进一步增强了防水能力、尺寸稳定性、工程耐久 性。且本发明中的聚氨酯灌浆材料在有水环境下使用,仍旧可以生成 弹性泡沫进行防水堵漏。
优选的是,所述A组份与所述B组份的重量比为(2:1)~(1:2)。
更优选的是,所述A组份与所述B组份的重量比为1:1。
优选的是,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醚二元醇、聚醚三元醇中的一种 或几种。
优选的是,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400~4000。
优选的是,所述泡沫稳定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 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是,所述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甲 基多异氰酸酯、MDI‐50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MDI‐50为2,4‐二苯 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邻苯二甲酸二 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第二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 苯二甲酸二异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催化剂为三乙胺、十二叔胺、十四叔胺、三乙烯二胺、二乙 烯三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聚氨酯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组份的制备:将聚醚多元醇、第一增塑剂在温度为110~120℃, 真空度为‐0.1MPa的条件下脱水2~3小时至水分含量小于0.05wt%, 降温至室温40℃以下,加入泡沫稳定剂和催化剂,出料;
B组份的制备:将异氰酸酯、第二增塑剂在15~25℃下充氮搅拌 0.2~1小时,出料。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聚氨酯灌浆材料的应用,用于渗水量小于 20L/(m2﹒d)的伸缩缝和/或移动缝的防渗堵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41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