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视口模拟多窗口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3992.9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0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赛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G06F3/048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视口 模拟 窗口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图形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多视口模拟多窗口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办公软件和IT行业软件中中时常有一个大的窗口中包含多个小窗口软件,大小窗口之间为从属关系,即小窗口在大窗口内产生,因此每个小窗口都无法脱离大窗口。上述包含大小窗口的软件结构大部分基于windows基本的图像处理方式或者低效率的GDI+(GraphicsDeviceInterface,图形设备接口)实现,因此软件程序整体运行效率低、消耗的资源多、处理速度慢,而且显示/隐藏这样的窗口的操作相对较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基于多视口实现主/子窗口分离操作、显示效率高和画面呈现效果好的模拟多窗口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一种基于多视口实现主/子窗口分离操作、显示效率高和画面呈现效果好的模拟多窗口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视口模拟多窗口系统,包括有:
Direct11视口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分别与主程序模块的主窗口和子窗口对应的视口;
窗口视口映射模块,用于在与主窗口和子窗口对应的视口中绘制相应显示的内容;
鼠标跟踪模块,用于跟踪鼠标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反馈至主程序模块处理。
进一步,当主程序模块对应有多个子窗口时,Direct11视口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多个与子窗口对应的视口。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视口模拟多窗口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A、启动Directx11程序;
B、创建第一视口作为主程序模块的主窗口;
C、将需要主窗口显示的内容在第一视口绘制;
D、创建第二视口作为主程序的子窗口;
E、将需要子窗口显示的内容在第二视口绘制;
F、捕捉鼠标光标的移动,当鼠标光标位于第一视口时,主程序模块根据移动坐标处理主窗口中内容;当鼠标光标位于第二视口时,主程序模块根据移动坐标处理子窗口中内容。
进一步,所述步骤D中,当主程序对应有多个子窗口时,创建多个视口分别作为主程序的多个子窗口。
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将需要多个子窗口显示的内容分别在多个视口绘制。
进一步,所述步骤F中捕捉鼠标光标的移动,并根据鼠标光标位置所在的视口处理对应主窗口或子窗口中的内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系统采用Direct11高效图形处理API,使用Direct11视口来模拟程序的多窗口,能够充分利用显卡3D加速功能,同时通过视口对应窗口,使主窗口和子窗口分离操作,其呈现及事件处理更迅速,更容易控制子窗口的显示、隐藏、缩放等操作,不会出现画面刷新不及时的问题,显著提高显示效率和画面的呈现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方法采用Direct11高效图形处理API,使用Direct11视口来模拟程序的多窗口,能够充分利用显卡3D加速功能,同时通过视口对应窗口,使主窗口和子窗口分离操作,其呈现及事件处理更迅速,更容易控制子窗口的显示、隐藏、缩放等操作,不会出现画面刷新不及时的问题,显著提高显示效率和画面的呈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基于多视口模拟多窗口系统,包括有:
Direct11视口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分别与主程序模块的主窗口和子窗口对应的视口;
如图1所示,所述Direct11视口创建模块创建了第一视口对应主窗口,创建了第二视口对应子窗口。采用Direct11高效图形处理API,使用Direct11的视口来模拟上述的主/子窗口,使窗口中所有元素的呈现,可以充分利用显卡性能、提高显示效率。
窗口视口映射模块,用于在与主窗口和子窗口对应的视口中绘制相应显示的内容;
如图1中的对应关系,第一视口作为主程序模块的主窗口,第二视口作为主程序模块的子窗口;所述窗口视口映射模块将主窗口的内容添加到此第一视口中,将子主窗口的内容添加到此第二视口中,以此建立主窗口与子窗口的视图关系。
鼠标跟踪模块,用于跟踪鼠标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反馈至主程序模块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赛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赛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39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会话发起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藻野外样品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