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投影系统的光源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3083.5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7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平 |
主分类号: | G03B21/20 | 分类号: | G03B2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投影 系统 光源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投影系统的光源组件。
背景技术
投影系统采用传统的灯泡作为发光光源由来已久,采用灯泡系统的投影机由于灯泡本身的一些固有的缺陷,给投影机消费者在使用中带来很多的困扰。
首先,灯泡的使用寿命只能维持几千小时,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灯泡亮度会衰减,这样,消费者在投影机的除灯泡以外的其他部件还能正常实用的情况下,需要置换灯泡,带来了额外费用的支出;其次,由于灯泡为气体光源,需要高压驱动板驱动,不能即时开光,在实用中及其不便;再次,灯泡发射的紫外光和红外光,对周边环境和照射元件都会造成伤害,另外,灯泡本身的高压汞元素不符合环保要求,诸上原因,采用替代灯泡的固体光源一直是本行业研究的课题。
发光二极管作为固体光源,在保证散热设计的前提下,其长寿命、色彩丰富、即时开关、驱动简洁、符合环保等特点,在投影机行业作为主要发光元件具备很大的优势,但由于传统发光二极管本身的发光功率与光源出光面积成正比例,因此需要的发光功率越高,出光面积就越大,而出光面积变大之后,用在投影系统时,与微显示芯片的面积不相匹配,造成大部分光浪费,不能进入系统里去,这样一来,采用常规封装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能够达到八百流明级别的水平就已相对困难,应用场合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有效提高光效率的用于投影系统的光源组件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投影系统的光源组件,该光源组件将发光元件设置在导光管两侧,加大发光元件的分布面积,出光口的面积相对较小,有效提高光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用于投影系统的光源组件,包括:内部中空的导光管、及排列在所述导光管左右两侧外部的发光元件,导光管由左反光片、右反光片、上反光片、下反光片及后反光片构成,左反光片和右反光片的内侧面均为斜面,两斜面对称设置且间距由后至前逐渐增大,导光管内部形成开口朝前敞开的喇叭形出射腔。
左反光片、右反光片、上反光片、下反光片及后反光片的内侧面均镀有一层反光膜,左反光片和右反光片的反光膜表面均排列涂有与其所在侧发光元件位置对齐的荧光粉。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发出光线,光线透过其所在侧的反光片及荧光粉,荧光粉激发出的光线在导光管内经过反光膜的多次反射后,从喇叭形出射腔射出。
其中,当发光元件为蓝色发光二极管时,荧光粉可为由蓝色发光二极管照射后激发出白光的材料或由蓝色发光二极管照射后激发出绿光的材料。
优选的,导光管的前端设有反光杯,喇叭形出射腔内射出的光线一部分经反光杯反射射出、其余部分穿过反光杯直接射出。
优选的,左反光片和右反光片的外侧面均镀有一层透光膜层。
优选的,上反光片和下反光片的内侧面也均为斜面,两斜面对称设置且间距由后至前逐渐加大。
优选的,反光杯为准直反光杯,其内侧面为局部回转抛物面,所述局部回转抛物面的表面抛光或镀有一层反光膜。
优选的,导光管左侧外部的发光元件位置和导光管右侧外部的发光元件位置交错排布。
在第一实施例中,发光元件为单颗封装,左反光片的外侧后部呈直线纵向排列有发光元件,右反光片的外侧前部呈直线纵向排列有发光元件。
在第二实施例中,发光元件由单颗封装单元构成,左反光片的外侧呈“V”纵向排列有发光元件,右反光片的外侧呈倒“V”纵向排列有发光元件,左反光片外侧的发光元件和右反光片外侧的发光元件排列位置相互间隔交错。
在第三实施例中,发光元件由双颗水平封装单元构成,左反光片的外侧呈“V”纵向排列有发光元件,右反光片的外侧呈倒“V”纵向排列有发光元件,左反光片外侧的发光元件和右反光片外侧的发光元件排列位置相互间隔交错。
在第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由双颗竖直封装单元构成,左反光片和右反光片的外侧均呈直线纵向排列有发光元件,左反光片外侧的发光元件和右反光片外侧的发光元件排列位置相互间隔交错。
在第五实施例中,发光元件由四颗矩形封装单元构成,左反光片和右反光片的外侧均呈直线纵向排列有发光元件,左反光片外侧的发光元件和右反光片外侧的发光元件排列位置相互间隔交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平,未经张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30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