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阻燃多功能性双层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1969.6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樊争科;刘琳;陈忠涛;赵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5/12;D03D13/00;D06M15/333;D06M13/224;D06P1/16;D06P3/54;D06M101/32;D06M101/3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3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阻燃 多功能 双层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阻燃多功能性双层面料,还涉及该荧光阻燃多功能性双层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用纺织品安全技术正向着国际化、系列化、和性能要求的全面性与多重性发展,安全防护服装的发展,要实现由单一危险因素防护到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护,因此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防护面料顺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我国个人的安全防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人面对的危险呈现复杂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消防、交警、飞机场跑道工作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往往为夜晚漆黑、寒冷、风雪等,工人需要穿高可视的服装,高可视经常被用于高能见度的个体保护服装。同时在这种环境中工人也需要防止火和热的伤害,因此所需要的防护面料应该同时具有高可视、耐高温、阻燃、防静电等多种功能,现有市场上的防护面料主要有芳纶面料,但其不能染荧光色,不具有高可视性能;能染荧光色的面料主要涤纶和棉纤维,涤纶荧光面料的舒适性较差、耐高温性能一般;棉纤维后整理阻燃性能一般。鉴于此,我们进行多种高性能纤维的组合技术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双层荧光阻燃多功能防护面料,该面料上下层分别选用阻燃涤纶纤维、芳纶1313、芳纶1414等高纤维进行织造,同时采用双层组织,经纬向各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排列,产品表面可染成荧光色,颜色鲜艳、美观性好,同时兼具阻燃、耐高温、防熔融金属飞溅、防静电、高强耐磨、抗起球等高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荧光阻燃多功能性双层面料,该面料表面可染成荧光色,兼具阻燃、耐高温、防熔融金属飞溅、防静电、高强耐磨、抗起球等高性能,解决了现有面料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安全防护服的需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荧光阻燃多功能性双层面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荧光阻燃多功能性双层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表层由可染荧光色的阻燃纱线编织而成,里层由非熔融且不可染荧光色的阻燃纱线编织而成,表层的经纱下沉与里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接结组织,使两层面料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表层可染荧光色的阻燃纱线为阻燃涤纶长丝。
优选的,里层的非熔融且不可染荧光色的阻燃纱线为非熔融芳纶阻燃纱。
优选的,非熔融芳纶阻燃纱为纯芳纶1313阻燃纱,或者为芳纶1313/1414阻燃混纺纱;其中,芳纶1313/1414阻燃混纺纱中含有85-95%的芳纶1313、2-20%芳纶1414和1-5%的导电纤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芳纶1313/1414阻燃混纺纱中含有90-95%的芳纶1313、4-8%芳纶1414和1-5%的导电纤维。
优选的,表层纱线占双层面料总质量的40%-46%,里层纱线占双层面料总质量的54%-60%。
优选的,表层纱线支数选用范围为150D-200D,里层纱线支数选用范围为24S/2-59S/2。
优选的,双层面料经密设计范围为40-65根/厘米,纬密设计范围为35-65根/厘米。
优选的,双层面料单位面积质量设计范围为200-400g/m2。
优选的,上述双层面料的表层为斜纹,里层为平纹。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制备上述荧光阻燃多功能性双层面料的制备方法,以可染荧光色的阻燃纱线为表层纱线,以非熔融且不可染荧光色的阻燃纱线为里层纱线,将表层的经纱下沉与里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接结组织,使两层面料连接在一起,然后对表层进行染色处理,得到荧光阻燃多功能性双层面料;其中,两层面料连接在一起的具体织造方法为,投入表纬织表层时,里经必须全部沉在梭口下部,不与表纬交织;投入里纬织里层时,表经必须全部提升,不与里纬交织。
织造工艺参数为:后梁高度980-1020mm,停经架高度60-120mm,开口时间295~330°,车速290-310r/min。
染色处理采用分散荧光系列染料,染色温度130℃,染色时间在40-60min,染色过程中升、降温1-1.5℃/min。
织造前进行浆纱,所用浆料按质量计包括20~25份的PVA、10~15份的JD-011、5~10份的CD-50、4~5份的固体丙烯酸酯、1~2份的抗静电剂、1~2份的渗透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1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