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质生物质垃圾的节能快速去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1905.6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5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楼紫阳;朱南文;周品;袁海平;尹常凯;胡静;孙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垃圾 节能 快速 方法 | ||
一种泥质生物质垃圾的节能快速去水方法,在所述泥质生物质垃圾中投入胶凝去水剂并混合均匀,进入太阳能夹层干化系统中进行布料,利用所述胶凝去水剂对所述泥质生物质垃圾进行调理形成疏水性,通过该胶凝去水剂与泥质生物质垃圾的化学反应释放部分热量用于脱水,使得内部水分快速迁移到表面进行蒸发,将所述泥质生物质垃圾中的水分与污泥有效分开,实现内部结构的快速破解,同时结合太阳能的直接干化作用,达到所述泥质生物质垃圾的节能快速去水。胶凝去水剂由质量比例为25‑60%:20‑40%:10‑35%:10‑20%的氧化镁或者氯化镁、阳离子型聚合物、CaO和氯化铁组成,投加量为泥质生物质垃圾(干基)质量的5‑20%。本发明干化效率高,干化速度快,干化时间比直接太阳能干化节省30%以上,干化后的污泥能够直接进入资源化利用阶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泥质生物质垃圾的节能快速去水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量也急剧增加。预测到2015年,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湿污泥(含水率80%)的产生量将达到3359万吨,即日产污泥9.2万吨。剩余污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其含水率高,一般污水厂二沉池污泥的含水率为97%~99%,其中间隙水约占70%,毛细水占20%左右,吸附水约为7%,胞内水约为3%。通过一般的脱水处理,如离心脱水、板框压滤等,其最终含水率只能达到75-85%之间,此时污泥中水分的主要形态为吸附水和胞内水。而普通压滤机和离心脱水机则无法对该污泥再进行进一步的深度脱水,因此无法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如填埋需要达到含水率在60%以下,而焚烧、热解制碳等,则要求污泥的含水率达到<30%,甚至到20%以下,从而如何高效率、低能耗地处理污泥脱水成为关键所在。
现有污泥的脱水方法主要包括污泥固化、提高压滤机压榨压力以实现机械深度脱水等,但这些技术中,由于污泥填埋库容、填埋存在的恶臭和填埋气爆炸等问题,使得填埋已经逐渐成为不得已的托底技术。但是污泥干化资源化已成为目前污泥处理的重要一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太阳能干化的效率,加速污泥中细胞内的吸附水、胞内水和毛细水的快速排除,成为污泥等泥质生物质垃圾节能快速干化的根本所在。现有的污泥干化脱水过程,直接依靠太阳能干化等技术,其过程较为繁琐,效率偏低,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干化效果,但其速率较慢,且受太阳能利用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影响。
在公开号为CN 102531322 B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节能型污泥干燥系统,该污泥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温室、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热泵系统、蓄热装置和污泥干燥装置;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置于太阳能温室屋顶,热泵系统、蓄热装置和污泥干燥装置安装在太阳能温室内,蓄热装置安装在热泵系统管路中;其利用最新的储热装置,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干燥效率。但是该发明专利主要依靠太阳能进行加热,虽然可以快速实现污泥表面水的快速蒸发,但对于污泥等细胞内的吸附水、胞内水和毛细水等的脱除仍显得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污泥脱水方法中效率低、太阳能干化速度慢、太阳热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采用投加胶凝去水剂结合太阳能直接干化的方法,利用胶凝去水剂调理污泥性质,使得污泥等形成疏水性,将污泥内部水快速迁移到表面,快速提升污泥中表面水的蒸发,从而提高干化效率,实现泥质生物质垃圾的节能快速去水,提高污泥干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泥质生物质垃圾的节能快速去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泥质生物质垃圾中投入胶凝去水剂并混合均匀,进入太阳能夹层干化系统中进行布料,利用所述胶凝去水剂对所述泥质生物质垃圾进行调理形成疏水性,通过该胶凝去水剂与泥质生物质垃圾的化学反应释放部分热量用于脱水,使得内部水分快速迁移到表面进行蒸发,将所述泥质生物质垃圾中的水分与污泥有效分开,实现内部结构的快速破解,同时结合太阳能的直接干化作用,达到所述泥质生物质垃圾的节能快速去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1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