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1559.1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0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华;于冉;邹邦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2 | 分类号: | H01M10/05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锂离子 电解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包括致密层以及与复合于所述致密层的多孔层,所述多孔层包括多个与所述致密层垂直的直通孔。本发明提供的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包括致密层以及与复合于所述致密层的多孔层,所述致密层与所述多孔层之间紧密贴合,并且所述多孔层为直通孔结构,从而有利于电极的填充以及增大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正负极间依靠电解液进行锂离子传导的传统锂离子电池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了较高的工作电位和比容量,且具有较为稳定的循环与倍率性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
然而这种以液态电解液作为锂离子传输介质的锂离子电池也存在弊端,其中安全性能较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电解液在高温下易分解,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不能在高温下工作,耐受热冲击的性能也较差。电解液又因其可燃性,使得锂电池存在燃烧爆炸的危险。而且,如果电池的封装不可靠,电解液还存在着漏液的风险。
为了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低的问题,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固态的锂离子电解质代替了电解液,而固态电解质强度高,性质稳定,可以在高温下工作,可燃性低,还能有效防止电池内部的短路。
但是,目前固体电解质层较厚,固体电解质本身的锂离子电导率低,并且当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组合时,二者仅通过简单的共压,则接触面积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本发明提供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包括致密层以及与复合于所述致密层的多孔层,所述多孔层包括多个与所述致密层垂直的直通孔。
优选的,所述多孔层复合于致密层的一侧或两侧。
优选的,所述致密层的厚度为5~200μm。
优选的,所述固体锂离子电解质为Li7La3Zr2O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体锂离子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前驱体粉末、分散剂、粘结剂与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浆料;
B)将所述混合浆料涂覆于衬底上,再置于絮凝剂中进行固化,得到固化膜;
C)将所述固化膜与衬底分离后,进行干燥、烧结,得到固体锂离子电解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体锂离子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前驱体粉末、第一分散剂、第一粘结剂与第一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浆料;
将所述第一混合浆料涂覆于衬底上,再置于第一絮凝剂中进行固化,得到第一固化膜;所述第一固化膜包括致密层以及与复合于所述致密层的多孔层,所述多孔层由多个与所述致密层垂直的直通孔形成;
b)将第二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前驱体粉末、第二分散剂、第二粘结剂与第二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浆料;
将所述第二混合浆料涂覆于衬底上,再置于第二絮凝剂中进行固化,得到第二固化膜;所述第二固化膜包括致密层以及与复合于所述致密层的多孔层,所述多孔层由多个与所述致密层垂直的直通孔形成;
c)将所述第一固化膜的致密层和第二固化膜的致密层贴合热压,烧结,得到固体锂离子电解质;
所述步骤a)与步骤b)没有顺序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1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电解液
- 下一篇:一种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