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0539.2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潘碧文;敖旭平;徐斌;姚科峰;王琦峰;崔明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53/85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式微 动力 净化 污水处理 设备 处理 方法 | ||
1.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隔油池、兼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隔油池、兼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顺 序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兼氧池、好氧池内分别设有微生物载体填料、曝气管 路及污水回流气提管路;沉淀池内设置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及溢流堰;所述净 化槽设备采用气动水泵的方式实现兼氧池、好氧池曝气,污水回流及混合液回 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隔 油池内设有一个导流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流槽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开口;导流槽左侧壁设有左开孔,左开孔与进水 管相连;右侧壁设有右开孔,右开孔与混合液回流的导流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兼 氧池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分为上部空间、中部空间、下部空间,兼氧池的微生 物载体填料填充在中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兼氧池设有导流管,导流管出水口位于兼氧池的微生物载体填料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好 氧池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下部空间填充好氧池微生 物载体填料;好氧池的曝气管路贴合好氧池的左边池体,延伸至好氧池池底, 并布满好氧池池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好氧池池底的曝气管路为环形封闭式,气孔开口面向池底。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好氧池中的挡板与池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净化槽设备还包括一台气动水泵,通过所述气动水泵实现兼氧池、好氧池的 曝气及污水回流和混合液回流。
10.应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 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活污水经进水管进入净化槽,经过导流槽的油水分离后,油类物质浮于表面, 污水进入隔油池池体下方;
污水在隔油池内增加后,污水进入兼氧池的底部,并积累水量后,逐渐淹没兼 氧池内的微生物载体填料,填料内的兼氧微生物滋生,并对污水进行处理;
兼氧池内的污水增加后,污水进入好氧池,并与好氧池内的填料接触,通过好 氧池曝气管路提供的氧气,好氧池C的微生物载体填料出现微生物,对污水处 理;
经好氧池处理的部分污水通过污水回流气提管路回流至兼氧池,好氧池内的污 水会进入沉淀池池底,污水所带的污泥会在沉淀池的底部沉淀,然后污泥经过 混合液回流气提管路回到隔油池的导流槽内,积累在隔油池的底部,定期进行 抽吸运走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溢流堰后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05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