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帮助病人床上自动侧翻身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19371.3 | 申请日: | 2016-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4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利鹏 |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帮助 病人 床上 自动 翻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帮助病人床上自动侧翻身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规律,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疾病的发生,其中由于疾病致瘫痪的患者又占了极大的比例;我国每年交通事故伤残的人数超过20万人;除此之外,国际老龄化的局势也刻不容缓,仅我国,2015年,80岁以上的老人人数超过2400万。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这些人群的相当一部分需要常年卧床,而有更多的人在卧床期间得不到很好的照顾,病人经常会发生肌肉萎缩、组织坏死、褥疮等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系统运作来帮助病人能够在床上灵活翻身,避免一系列的因长期不动导致的问题,调节睡姿,方便病患的日常护理,还大大的减少了看护人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帮助病人床上自动侧翻身的装置,该系统可以使床上病患更便捷的做翻身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帮助病人床上自动侧翻身的装置,包括床和床架管,所述床架管沿床的两侧边对应设置,还包括床管抱夹装置、电机和卷带器,所述床管抱夹装置固定在床架管的顶部末端,电机与卷带器通过轴套相连,共同安装在床管抱夹装置里组成卷带装置,电机通过导线与主控装置连接,所述卷带器内置绑带,绑带用于绑住病人的身体部位。
优选的,所述床管抱夹装置设置至少两个,两个床管抱夹装置固定在床架管的顶部末端,两个床管抱夹装置为一组,每组床管抱夹装置都在同一侧。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主控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连接,控制面板置于床头,方便人员操作。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是手动自动一体化,可以手动控制单独电机的运动,以及设定时间使电机自主协作工作,也可以无线远程操作。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可单独为一体的一个设备,也可集成于主控装置当中。
优选的,所述绑带的端部连接魔术贴。
本帮助病人床上自动侧翻身的装置的使用方法,翻身步骤为:
A、床每侧都有两组卷带装置,靠近床头的绑带抽出套在病人斜对角的腿部,靠近床尾的绑带抽出套在病人的斜对角的胳膊上,绑带端部带有魔术贴,方便固定操作;
B、通过操控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或触控,使主控装置控制电机缓慢正反转或设定电机自动工作的时间,也可以无线远程控制或设定电机的工作,以完成绑带的抽出与退回工作;
C、当绑带退回到卷带装置里的同时,病人的腿与胳膊在电机的牵引下向侧方向位移以带动病人的身体侧向翻转,达到翻身的目的。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帮助病人床上自动侧翻身的装置,通过在床上安装一种自动控制绑带收放的装置,将绑带绑在病人的四肢上,控制不同电机做不同的转向工作,达到让病人自由翻身的效果,避免了病人在长期不动导致出现褥疮、肌肉萎缩等情况,侧翻身能让病患有更舒适的睡眠姿势,便于为病患做日常护理,且节省看护人在为病患人翻身时的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翻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电机;2、卷带器;3、床管抱夹装置;4、主控装置;5、控制面板;6、绑带;7、床架管;8、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将电机1与卷带器2安装在床管抱夹装置3内,组成卷带装置,再将卷带装置用螺钉固定在床架管7上,床8两侧各固定两组,将每组卷带装置的电机1引出线接入主控装置4中,控制面板5也接入到主控装置4中(可集成),控制面板5是手动自动一体化,可以手动控制单独电机1的运动,以及设定时间使电机1自主协作工作,也可以无线远程操作;控制面板5可单独为一体的一个设备,也可集成于主控装置4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利鹏,未经王利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93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