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旱区荒漠草原建植驼绒藜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19167.1 申请日: 2016-01-13
公开(公告)号: CN105594433B 公开(公告)日: 2019-03-15
发明(设计)人: 赵振勇;吴国华;张福海;张科;田长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A01G22/00;E03B3/30
代理公司: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6 代理人: 张莉
地址: 830011 新疆维吾尔***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旱区 荒漠 草原 驼绒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荒漠草原建植驼绒藜的方法,该方法是由种子采集储存、选地与整地、播种和苗期管理步骤完成,通过在荒漠草原的丘间坡地处设置挡水垄,将驼绒藜种子掺草碳土拌和均匀,沿垄前20cm的坡地上进行撒种,该方法遵循驼绒藜实生苗发生规律来创造驼绒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宜土壤环境,实现幼苗人工建植。本发明所述方法克服了干旱缺水对驼绒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抑制和驼绒藜育苗移栽的繁琐,实现了驼绒藜就地建植,进而为干旱区荒漠草原抚育改良积累了技术储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干旱区荒漠草原建植驼绒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疆天然草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草原总面积8.6亿亩,可利用面积7.2亿亩,居全国第三位。由于超载放牧、人为破坏等原因,目前85%的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其中严重退化的面积已占到40%,产草量也仅是上世纪的60、70年代的30%~50%。保护和利用好草地资源关系到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新疆天然草地面积占牧草地总量的99%以上,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所占比例不足1%。

驼绒藜是藜科驼绒藜属旱生半灌木,抗旱性强,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均有分布,在水分条件好的地方可高达90-120cm,形成大面积的群落。驼绒藜枝叶繁茂,营养丰富,是优良的饲草,同时其主根入土深,侧根发达,是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优良植物。驼绒藜以其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利用价值,是干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地区改良和建植人工草地的优选牧草之一。遵循驼绒藜自然发生规律进行人工建植,对于新疆1.5亿亩荒漠草原的保护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驼绒藜的人工栽培种植受到了重视,库尔班·尼扎米丁报道了一种秋季蓄积雨雪水临冬不覆土播种驼绒藜的技术(库尔班·尼扎米丁.驼绒藜旱作建植技术的研究。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2(3):82-85);贾明等报道了一种机械栽种驼绒藜苗的技术(贾明,赵和平,孙杰,阿拉塔,温素英.荒漠草原“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旱作技术研究.草原与草坪,2006(6):22-25);孙海莲等通过播深、水分和施肥等不同处理,提出了覆膜直播驼绒藜的技术(孙海莲,陈喜梅,阿拉塔,刘志永干旱荒漠草原地区华北驼绒藜种子覆膜直播建植试验研究.内蒙古草业,2011,23(2):27-31);赛希雅拉等报道了当年苗池育苗而于翌年移栽种植驼绒藜的技术(赛希雅拉,阿拉塔,孙海莲.华北驼绒藜育苗及防护林建植技术.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1-12):95-96)。以上技术基本为育苗移栽方法,为驼绒藜的栽培种植提供了参考,但技术依托的基本为人工措施,未能很好地遵循驼绒藜生态生物学特点,依托其自然发生学规律人工辅助建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区荒漠草原建植驼绒藜的方法,该方法是由种子采集储存、选地与整地、播种和苗期管理步骤完成,通过在荒漠草原的丘间坡地处设置挡水垄,将驼绒藜种子掺草碳土拌和均匀,沿垄前20cm的坡地上进行撒种,该方法遵循驼绒藜实生苗发生规律来创造驼绒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宜土壤环境,实现幼苗人工建植。本发明所述方法克服了干旱缺水对驼绒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抑制和驼绒藜育苗移栽的繁琐,实现了驼绒藜就地建植,进而为干旱区荒漠草原抚育改良积累了技术储备。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干旱区荒漠草原建植驼绒藜的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a、种子采集储存:于9月中下旬驼绒藜种籽成熟期,选择生长势较好植株采集种子,于干燥通风处阴干,室内低温干燥环境条件下存放;

b、选地与整地:选择荒漠草原丘间坡地,沿垂向冬春主风向沿等高线间隔2-5m筑垄,垄高20-30cm,保障垄前足以蓄积冬春融雪水;

c、播种:翌年4月上旬积雪融化前,按重量比驼绒藜种子:草炭土=1:10混合均匀,沿垄前20cm的坡地上进行撒种;

d、苗期管理:4月下旬地表冻土消失后,对垄进行修补,以蓄积雨水,为幼苗生长提供水分。

步骤b中选择荒漠草原丘间坡地为年降水量在100-300mm的荒漠草原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9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