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主动预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行人声音警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8405.7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9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阳;颜凡毓;吴鹏;孟诚训;王楠;张鑫;姜伟;高佳宝;迟朝然;于洋;薄云飞;林顺达;周勇;李钢;李淑杰;刘善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航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B60Q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32013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主动 预警 功能 新能源 汽车 行人 声音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音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主动预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行人声音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私人汽车和公交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汽车正在取代自行车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全球空气污染的日渐增强,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和空气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汽车尾气的排放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与其相关的技术也在逐渐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采用新型发动机驱动,它所发出的声音很微小,并被环境噪声所淹没,这样导致汽车处于一个“静音状态”,即存在新能源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声音较小,不易被行人发现,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问题。目前市场上针对新能源汽车行驶时声音过低的情况做出的行人警示系统,发声方式采用被动方式,汽车只要在行驶无论前方是否有人,均会发出行人警示音,这样就会导致在无行人的情况下对环境的噪声污染,对于行人的远近特定警示音的需求无法响应。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主动预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行人声音警示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的问题。
一种具有主动预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行人声音警示装置,包括: 主控模块、语音芯片模块、功率放大器模块、红外探测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语音芯片模块和红外探测模块连接;所述语音芯片模块和所述功率放大器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探测模块检测车辆周边是否有人并输出红外探测信号,所述主控模块接收到所述红外探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红外探测信号向所述语音芯片模块发送播放指令,所述语音芯片模块向所述功率放大器模块发送声音信号,由所述功率放大器模块驱动扬声器播放所述声音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还包括:环境声音信号采集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环境声音信号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环境声音信号采集模块将外界环境声音的声压信号发送到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声压信号确定播放所述声音信号的音量,并基于所述音量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模块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还包括:路段记忆旋钮;所述路段记忆旋钮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还包括:CAN收发器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CAN收发器模块与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连接,接收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发送的状态信号,包括:电机转速和车速信号;所述主控模块基于所述状态信号生成行车数据,并将所述行车数据发送到所述语音芯片模块,所述语音芯片模块基于所述行车数据生成汽车引擎声音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包括:防爆破音电路模块;所述防爆破音电路模块包括: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NPN型三极管、第一有极性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有极性电容和第三电阻并联,形成第一子电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点;所述二极管的一端与供电模块或功率放大器模块连接,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子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此连接点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用于接地的连接线路上,第一电流输出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的连接线路上,所述第一电流输出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扬声器连接;其中,电流通过所述二极管的一端进入,通过所述第一电阻限流后用于给所述第一有极性电容进行充电,此时所述NPN型三极管呈现高阻状态,当所述第一有极性电容的电压达到阈值时,所述NPN型三极管进入导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航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吉林航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8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机
- 下一篇:基于ILSP算法的同步DS‑CDMA信号盲解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