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NET-SNMP的NTCIP协议实现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17912.9 | 申请日: | 2016-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跃;陈松航;朱凤华;李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L29/06;G06F9/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6 | 代理人: | 方振昌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et snmp ntcip 协议 实现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NET-SNMP的NTCIP协 议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NTCIP(NationalTransportationCommunicationsforITSProtocol)是美国针 对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的电子设备间数据传 输所制定的标准通讯协议,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标准确保交通控制与ITS系统组成单元彼 此之间的“互操作性”与“互换性”。1995年12月,美国国家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 NationalElectricalManufacturersAssociation)完成第一版NTCIP通讯协议,但 仅限于低传输速率的交通信号控制器使用。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的NTCIP协议已经 支持诸如交通、公共运输、紧急管理、出行者信息及交通规划系统上所需用到的系统与 设备。
与互联网OSI参考模型类似,NTCIP采用分层传输,从上到下分为:信息层、应用 层、传输层、子网络层、实体层。NTCIP协议的应用层主要提供信息包的结构及会话管 理的标准,目前允许采用SNMP、STMP、DATEX、CORBA、FTP等多种通信方式,其中以SNMP (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最为广泛。
NTCIP协议能够使得通讯网络内不同种类的交通控制终端设施或不同控制中心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同时使得项目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有更广泛的软硬件设备选择空间,这种 优良特性吸引了不少国内交通管理部门的注意,对采购的交通系统或设备提出了必须支 持NTCIP协议的要求。2004年起,国内权威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CSTC)推出以第三方 的方式对交通设备进行NTCIP标准符合性测试,利用专业的测试工具量化产品与相关协 议的符合程度,为交通项目建设选型提供判断依据。
因为目前开发技术大多对底层技术进行了封装,所以智能交通系统或设备开发只需 要关注应用层,这也是通过NTCIP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关键。因为NTCIP协议可能定义了 很多数据对象(可能多达上百个),当数据对象较多时,开发人员手动编写将非常耗时, 而且难以将精力集中在业务逻辑上,导致开发周期较长。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无法使交通控制设备快速地实现NTCIP协议,且开发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NET-SNMP的NTCIP协议实现方法,其 至少部分地解决了如何使交通控制设备快速地实现NTCIP协议,且节省开发成本的技术 问题。此外,还提供一种基于NET-SNMP的NTCIP协议实现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NET-SNMP的NTCIP协议实现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可以包括:
根据NTCIP协议编写MIB文件;
利用所述NET-SNMP中的mib2c工具生成NTCIP代码框架;
根据所应用的业务,填充所述NTCIP代码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填充的NTCIP代码框架集成并编译至交通控制设备中;
利用MIB管理工具对所述交通控制设备进行NTCIP协议测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基于NET-SNMP的NTCIP协议实现系统,所 述系统至少包括:
编写模块,被配置为根据NTCIP协议编写MIB文件;
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利用所述NET-SNMP中的mib2c工具生成NTCIP代码框架;
填充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应用的业务,填充所述NTCIP代码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将所填充的NTCIP代码框架集成并编译至交通控制设备中;
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利用MIB管理工具对所述交通控制设备进行NTCIP协议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9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