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径向偏振光束的双加工头激光加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17166.3 | 申请日: | 2016-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6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詹秋芳;高秀敏;张荣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26/064 | 分类号: | B23K26/0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径向 偏振 光束 工头 激光 加工 装置 | ||
1.一种基于径向偏振光束的双加工头激光加工装置,包括光束会聚部件(3)、高反射腔镜(4)、第一反射镜(5)、固态增益介质元件(6)、圆形型光泵浦源(7)、第二反射镜(8)、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增益介质元件为平板结构,所述固态增益介质元件(6)外侧设置有圆形型光泵浦源(7),圆形型光泵浦源(7)出射的泵浦光照射在固态增益介质元件(6)内;所述固态增益介质元件(6)的内侧光路上依次设有第一反射镜(5)和高反射腔镜(4),固态增益介质元件(6)外侧光路上依次设有第二反射镜(8)和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所述高反射腔镜(4)和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构成激光谐振腔,所述第一反射镜(5)和第二反射镜(8)用于改变激光谐振腔内光场传播方向,使高反射腔镜(4)和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朝向被加工物品;高反射腔镜(4)的相对于第一反射镜(5)的另一侧光路上设置有光束会聚部件(3),使径向偏振光束在光束会聚部件(3)焦点区域形成高质量远场激光加工光场(2);所述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为轴对称棱镜结构,一端为顶端圆锥曲面(901),一端为垂直于对称轴的顶端平面(903),在圆锥曲面(901)和顶端平面(903)之间为圆环形圆锥曲面(902),沿着对称轴方向的切面剖物面为轴对称五边形;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的顶端圆锥曲面(901)朝向第二反射镜(8),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的顶端圆锥曲面(901)与对称轴的夹角为激光工作波长的布鲁斯特角,实现腔内径向偏振矢量光束产生,平行光轴光场在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的顶端平面(903)发生反射,在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的顶端平面(903)外侧形成近场激光加工光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径向偏振光束的双加工头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反射腔镜(4)朝向第一反射镜(5)一侧的内工作平面(401)上设置有调节光束波前相位的微纳结构,高反射腔镜(4)另一侧的外工作平面(402)上设置有高反射膜,在激光频率处具有高反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径向偏振光束的双加工头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态增益介质元件(6)的材料为掺钕钇铝石榴石或氟化钇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径向偏振光束的双加工头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态增益介质元件(6)的光学工作平面对泵浦光波长光的透过率大于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径向偏振光束的双加工头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锥面光场调节元件(9)为玻璃轴对称棱镜结构、晶体轴对称棱镜结构或高分子透光材料轴对称棱镜结构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径向偏振光束的双加工头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型光泵浦源(7)为非相干光源、半导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固态激光器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1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