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变电站设计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6937.7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8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吕征宇;王建军;梁海生;王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变电站 设计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维变电站设计平台。
背景技术
国家“十二五”计划将建设智能化坚强电网列为重要目标,智能电网、特高 压、直流输电、数字化变电站、新能源等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无不对电网设计 能力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使得我们原有的设计经验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只有大 力推行三维设计技术,实现精细化协同设计,才能应对当前电网建设的复杂性,从 技术上支撑坚强电网的建设。
设计院现行的利用旧工程图纸复用改图的作业模式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严 重制约了设计的效率与质量。
(1)图纸间的修改不能联动,错误多,效率低;
(2)计算软件不全面、不系统,且计算与图形(模型)脱节;
(3)在二维设计模式下安全间距检查、防雷设计有缺陷,材料统计不准确;
(4)设计能力依赖于个人经验和工程积累,缺乏标准化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共 享体系;
(5)各专业独立作业,没有实现协同设计。
(6)不能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提供数据服务。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更好地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建立数字化三维 变电设计平台已经成为变电设计技术发展的主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三维变电站 设计平台。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三维变电站设计平台,用于对变电站进行三维电气模型设计,该平台包括:
底层数据存储与服务系统:用以提供三维数字化模型数据和文件数据,并且进 行数据备份;
设计系统:从底层数据存储与服务系统调用数据,用以对变电站进行三维电气 模型设计;
对接系统:与设计系统连接,用以与外部系统通信;
成品处理系统:进行变电站三维电气模型的出图和管理,并与底层数据存储与 服务系统通信。
所述的成品处理系统的变电站三维电气模型的出图包括CAD出图、土建出图、 布置出图、小卷册出图和二次出图。
所述的土建出图包括水暖出图、结构出图、建筑出图、总图出图和材料表,所 述的布置出图包括配电装置出图、材料统计图、三维效果图和全站三维模型导出图, 所述的小卷册出图包括防雷接地出图、照明站出图和敷设成品出图。
所述的底层数据存储与服务系统包括通用方案库、公共数据库、工程数据库、 文件系统数据库、数字化模型数据库和备份数据库,所述的文件系统数据库分别与 通用方案库、公共数据库和数字化模型数据库通信,所述的工程数据库分别与公共 数据库和数字化模型数据库通信。
所述的设计系统包括系统设计模块、工程设计中心、三维协同设计模块、电气 二次设计模块、土建设计模块和小卷册设计模块。
所述的系统设计模块为主接线设计单元,所述的工程设计中心包括典型方案管 理单元、工程设计单元和工程管理单元,所述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块包括配电装置设 计单元、数字化模型协同设计单元,所述的土建设计模块包括结构设计单元、建筑 设计单元、水暖设计单元和总图设计单元,所述的小卷册设计模块包括防雷设计单 元、接地设计单元、照明设计单元、站用电设计单元和电缆敷设单元。
所述的外部系统包括移交系统、技经系统、物资系统、施工系统、运维系统和 线路/GIS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控制质量:
本发明利用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手段,基于三维信息化设计模型,利用软件智 能化功能在设计流程的各个关键点主动控制设计过程与成果,从根本上控制工程设 计质量,实现设计成果“零”差错。
(2)提高效率:
数字化三维设计平台从一下三个方面大幅提高设计效率:
拉通设计的信息流程,用数据来驱动整个设计过程的自动化;
通过设计信息共享,实现一处改动,多张相关图纸之间智能联动;
应用三维设计平台的协同能力,简化设计中的协调工作,使多专业协同作业达 到同步可视化水平,避免扯皮与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
(3)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