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光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6789.9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4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G02F1/153;G02F1/1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眩光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车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汽车的必备配件之一,可清楚地反映出车辆后方、侧方以及下方的情况,以使驾驶员可以间接地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扩大了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后视镜的表面设置有一层反射膜,能够起到镜面反射的作用。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例如车辆行驶在太阳强光照射下,或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后方车辆开启远光灯等强光照射时,后视镜的镜面作用会反射极强的光线,在反射膜上产生眩光,导致驾驶员看不清路况,影响行车安全。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材料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是三氧化钨(WO3),目前,以三氧化钨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已经产业化。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
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多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或其衍生物,第一次发现的电致变色现象就是无定形三氧化钨薄膜的变色。过渡金属电子层不稳定,有未成对的单电子存在。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一般都有颜色,且基态与激发态能量差较小,在一定的条件下价态发生可逆转变,形成混合价态离子共存状态。随离子价态和浓度的变化,颜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过渡金属氧化物具备电致变色能力的原因。
有机电致变色薄膜种类相对较多,可以分为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和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两大类。
有机小分子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就是紫罗精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会出现颜色变换,所以又属于氧化还原型化合物。一般情况下,中性态紫罗精类化合物由于自身结构特殊性使分子内部电子迁移受到禁阻,因此颜色较浅。随着施加电位的提高,中性态结构逐渐向部分氧化态转变,最终生成稳定的二价阳离子形式,该状态下呈现无色。由于分子间存在强烈的光电转移,使得单价阳离子颜色最深。
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是20世纪7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类物质。白川英树等发现导电聚乙炔以来,得到了飞快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共轭高聚物经小分子掺杂而显示出很高的导电性并且出现电致变色现象以后,导电聚合物作为电致变色材料便很快发展起来。该类物质因具有费用低、光学质量好、颜色转换快、循环可逆性好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导电聚合物变色的原理主要是其掺杂过程,掺杂的实质是离子等在高分子链中的迁入与迁出行为,同时伴随着电子的得失,因此导电聚合物的掺杂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可逆过程。在掺杂的过程中引发了分子导带与价带之间的跃迁,包括极子能级、孤子能级、双极子能级、电子的不同能级跃迁,使光谱发生不同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电压来决定掺杂程度,从而导致可见光区的吸收不同,显示出颜色的变化,就发生了电致变色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光后视镜,可通过电致变色材料控制后视镜反射光的亮度进而降低后视镜眩光程度,提高车辆在太阳强光照射下或在夜间行驶时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光后视镜,包括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的驱动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光亮度传感模块、及与所述驱动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面板;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面板中设有包含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致变色层;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驱动控制模块与电致变色后视镜面板提供电源;所述光亮度传感模块用于测试外界光源的亮度并将亮度数值传递给驱动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光亮度传感模块传递来的亮度数值调整施加在电致变色后视镜面板中的电致变色层上的驱动电压,进而控制电致变色后视镜面板的反射光亮度以降低后视镜的眩光程度。
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面板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像素电极层、设于所述像素电极层上的电解质层、设于所述电解质层上的离子存储层、设于所述离子存储层上的电致变色层、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的公共电极层、及设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上的薄膜封装层;
通过所述驱动控制模块控制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之间的电场,以控制电致变色层中电致变色材料的掺杂浓度,进而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面板的穿透率。
所述像素电极层为具有光反射作用的金属层。
所述公共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
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
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或其衍生物。
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为三氧化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7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顶行李箱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视镜挡雨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