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丁基醚醇封端的聚酯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6534.2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4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三平;高俊;赵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12 | 分类号: | C08G63/12;C08G63/16;C08G63/46;C08G63/6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基 醚醇封端 聚酯 增塑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材料添加剂领域中一种聚酯增塑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单 丁基醚醇封端的聚酯增塑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增塑剂是一种加入到塑料、橡胶、粘合剂、涂料及油墨等材料中的重要添加剂,旨 在增加聚合物材料的塑化性,改善其加工性能,降低其玻璃化温度,提高其柔韧性及延展性 等。目前市场上的增塑剂产品主要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为主,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 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等。这类增塑剂由于成本低,综合性能 好,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这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是低分子量化合物,易挥发, 易迁移,并且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国际上已禁止这类增塑剂在 儿童玩具、医疗用品及食品包装等方面的使用。因此,开发增塑效率高、耐迁移、耐抽提的无 毒环保增塑剂成为必然趋势。
人们已开发了大量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单体酯类增塑剂,如己二酸二辛酯(DOA)、癸 二酸二辛酯(DOS)和壬二酸酯类,这类增塑剂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能显著地改善制品的 耐寒性,然而与聚氯乙烯(PVC)的相容性较差,只能作为次增塑剂使用。《精细化工》期刊 2001年18期中‘无毒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一文中介绍用氨基磺酸两步法催化 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ATBC作为主增塑剂具有相容性好、增塑效果强等优点,并且 被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FDA)认证为无毒产品。但ATBC作为一种小分子增塑剂,同样具有耐 迁移性差、易被抽提的特点,与其配合使用的塑料制品耐久性差。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618847A,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二元酸酯增塑剂及其制造方法,该 申请案公开了由己二酸与醚醇经酯化反应得到增塑剂具有相容性好、挥发损失小、不易被 抽出洗去的特征,对于改善聚合物材料的低温柔顺性具有明显效果。但这类增塑剂仍属于 低分子量单体酯类,耐久性差,易迁移,高温易挥发。
相对单体酯类增塑剂,聚酯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量增塑剂,具有挥发性小、迁移性 小、耐油与耐肥皂水抽出,是性能很好的耐热性和耐久性增塑剂。聚酯增塑剂是目前使用比 较广泛、发展较快的一类无毒环保型增塑剂。中国专利CN1411479A,公开日为2003年4月16 日,发明创造名称为被异构壬醇封端的聚酯、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增塑剂的用途,文中将 二元酸、二元醇及壬醇采用一步法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来制备壬醇封端的聚酯。该发明制 备
的聚酯具有较高的柔性和稳定性,但壬醇结构与塑料分子相容性不佳,并且该制备方 法制备的聚酯分子量不高,增塑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丁基醚醇封端的聚酯增塑剂的 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酯增塑剂粘度可调,具有相容性好、耐抽提、挥发性小、耐热性好等 优点,是一种能适合于塑料、橡胶、粘合剂等聚合物材料的无毒、环保型增塑剂。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过量的二元酸与二元醇先在催化剂及带水剂存在下,经 缩聚反应得到端羧基聚酯,然后以单丁基醚醇进行酯化反应封端,最后抽出带水剂及过量 的单丁基醚醇,即得到一种单丁基醚醇封端的聚酯增塑剂。
一种单丁基醚醇封端的聚酯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按1.1~1.4:1的摩尔比加入酯化釜中,同时按二元羧酸与二 元醇总质量的1~10%、0.05~0.5%分别加入带水剂及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40℃~220℃ 及搅拌条件下,进行6~9小时的缩聚反应,得到端羧基聚酯;
(2)向上步所得的产物中按二元醇与单丁基醚醇1:0.3~1的摩尔比加入单丁基醚醇, 在160℃~220℃及搅拌条件下,继续进行4~8小时的酯化反应,对端羧基聚酯进行封端;
(3)当步骤(2)所得的产物的酸值小于1mgKOH/g时,先在180℃及真空度2000Pa以下 抽出带水剂,再在210℃及真空度500Pa以下抽出过量未反应的单丁基醚醇,过滤,即得到 单丁基醚醇封端的聚酯,
所述的二元羧酸为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中的一种,
所述的二元醇为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300及聚乙二醇 400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