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儿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16055.0 | 申请日: | 2016-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4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段书华;邢介龙;任悦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660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儿 外科 封堵 输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包括穿刺管、封堵器放置管和推动管,所述穿刺管用于穿刺进人体病患处,且穿刺管的一端连接有封堵器放置管,所述封堵器放置管内设有封堵器,且封堵器放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推动管,所述推动管由两个相对应的半圆管构成,且推动管的表面套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的表面套有紧固环,所述推动管内设有与推动管相对应的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另一端与封堵器连接,所述移动柱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杆延伸至推动管的外侧,且第二推动杆的一端设有推板。本发明能够方便的进行拆卸和安装,方便进行消毒,且能够消毒的较为全面无死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儿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是临床最常见的几种先天性心内畸形,封堵器作为介入治疗的植入物,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的原理是将左右心室间的“漏洞”、左右心房间的“漏洞”、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道堵住,先心病封堵器分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中国专利(CN1883402A)公开了一种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通过利用体表部位的穿刺,直接将封堵器送进人体病患处,对病变缺损部位进行填充或封堵治疗。这种方法大多使用针管进行输送,针管为一体式结构,不能很好的进行消毒,可能会使得人们的病患处引起感染。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小儿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儿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包括穿刺管、封堵器放置管和推动管,所述穿刺管用于穿刺进人体病患处,且穿刺管的一端连接有封堵器放置管,所述封堵器放置管内设有封堵器,且封堵器放置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推动管,所述推动管由两个相对应的半圆管构成,且推动管的表面套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的表面套有紧固环,所述推动管内设有与推动管相对应的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另一端与封堵器连接,所述移动柱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杆延伸至推动管的外侧,且第二推动杆的一端设有推板。
优选地,所述紧固环为二到八个,且等距离间隔套接于推动管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推动管通过连接件与封堵器放置管连接,且推动管和封堵器放置管通过连接件构成可拆卸结构。
优选地,所述封堵器为蘑菇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穿刺管远离封堵器放置管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本发明中,该小儿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通过穿刺管能够穿刺进人体的病患处,通过推板和第二推动杆能够推动移动柱在推动管中移动,通过移动柱和第一推动杆能够推动封堵器移动,通过穿刺管和封堵器放置管能够在穿刺进人体后,使得封堵器能够被推动至人体内病变缺损处,对其进行填充和封堵,通过穿刺管和封堵器放置管构成为可拆卸结构,在使用后能够很方便的对其进行消毒,通过半圆管构成推动管使得推动管方便拆卸安装进行消毒组装,通过密封膜使得推动管为密封状态,方便使用,通过紧固环能够对推动管进行固定,本发明能够方便的进行拆卸和安装,方便进行消毒,且能够消毒的较为全面无死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儿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儿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的推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儿心外科用封堵器输送系统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未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