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13441.4 申请日: 2016-01-08
公开(公告)号: CN105670560B 公开(公告)日: 2017-11-17
发明(设计)人: 张跃;丁一;廖庆亮;罗保和;张铮;郭惠静;王钦玉;闫小琴;齐俊杰;顾有松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9K3/00 分类号: C09K3/00
代理公司: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代理人: 皋吉甫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纳米 氧化钴 石墨 复合 涂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纳米功能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吸波涂层。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电磁波辐射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对人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铁氧体作为吸波材料,将这种材料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可吸收泄露的电磁辐射,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但是铁氧体材料本身的比重大,且需要较大的添加量、较厚的涂层才能达到好的吸波效果,因而,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亟待寻找一种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具有高的吸收率,且具有质量轻、添加量少、涂层薄、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的吸波材料。

石墨烯是碳原子周期性排列形成的一种二维蜂窝状材料。石墨烯的每个晶胞由两个碳原子组成,碳-碳原子间距为0.142 nm,碳原子之间通过sp2杂化方式成键,每个碳原子的3个sp2轨道分别与相邻3个碳原子的sp2轨道结合形成很强的σ键,剩下的一个p轨道相互交叠形成π共轭体系。石墨烯的这种独特的二维结构赋予了它优异的性能:石墨烯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130GPa)、优异的导热性能(5000 W/m·K)和极大的比表面积(2630m2/g),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可高达15000 cm2/V·s;而且,石墨烯还具有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和室温铁磁性等特殊性质。因为石墨烯具有上述独特的优异性能,因此,石墨烯及其复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气体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等等。

一方面,石墨烯作为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损耗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四氧化三钴Co3O4是金属氧化物中最活跃的,从而纳米氧化钴粉末(四氧化三钴Co3O4)用作吸波材料时具有较好的磁损耗效应,属于磁损耗材料,因而,可将二者复合制备较厚的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吸波涂层。纳米四氧化三钴Co3O4具有各种形貌和结构,包括纳米球、纳米立方体、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片、纳米纤维和介孔结构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吸波涂层,并提供一种轻质高效、快速可控、均匀大面积制备该吸波涂层的方法。

一种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吸波涂层,包括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粉末、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70%~90%,所述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5%~15%,所述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粉末的质量百分比为5%~20%。

优选地,所述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涂层的厚度为2-3mm。

一种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六水氯化亚钴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备成溶液,将氢氧化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后逐滴加入六水氯化亚钴水溶液中,对水溶液进行磁力搅拌从而得到沉淀物,使用离心机对水溶液和沉淀物进行离心分离,而后在沉淀物中加入过氧化氢和去离子水,放入水热反应釜中,后离心清洗,真空干燥,得到纳米氧化钴粉末;

步骤二:在纳米氧化钴粉末中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将两者充分混合均匀,得到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粉末,再加入无水乙醇溶解的环氧树脂和固化剂,配制成浆料;

步骤三:选用铝板作为基片,经过超声清洗、烘干,然后固定在旋涂仪上;

步骤四:将配制好的浆料滴加在所述基片上,启动旋涂仪使旋涂液均匀铺展成薄膜,室温放置使其自然干燥,再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而后再次涂膜,再次干燥,反复多次;以及

步骤五:将干燥后的薄膜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热处理,得到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涂层。

优选地,所述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涂层中,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70%~90%,所述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5%~15%,所述纳米氧化钴/石墨烯复合粉末的质量百分比为5%~20%。

优选地,所述真空干燥箱中一次干燥的时间为至少10小时。

优选地,所述热处理在500℃的条件下进行,并退火15小时。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3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