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秸秆粉末合成筷子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12857.4 | 申请日: | 2016-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2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妙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妙青 |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K3/22;B29C4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粉末 合成 筷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秸秆粉末合成筷子。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由于农田现在都由化肥的使用,使得农业对秸秆所制肥料的需求大大减少,秸秆的处理成为一大难题。如秸秆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小麦等秋播作物的播种。因此造成大规模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的客观原因。根据1995年中国公布的统计资料,粮食播种面积16.5亿亩,粮食总产量4.67亿吨,按粒秆比1∶1.2估算,再加上其他作物秸秆,全国年生产秸秆近6亿吨。
一次性木筷子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硫磺熏、双氧水和硫酸钠浸泡、漂白、滑石粉抛光等工艺,会残留下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用废木料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存在致癌物人称毒筷,中国现在每年生产和丢弃450多亿双一次性筷子,另外向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出口150亿双筷子,按照目前的木材使用速度,中国将在大约10年内消耗掉它剩下的森林.因此,我国急需一种新型的环保筷子加以取代,如在姚齐、冯江的论文中提及,一次性筷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利用农间的废料产品--秸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为原料,制作一次性筷子,使废物能够得到二次利用,旨在实现绿色环保、节约木材。
本发明秸秆粉末合成筷子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将农作物的秸秆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的任一种茎叶进行清洗干净,晒干后进行研磨成粉状,掺和无毒的粘剂和颜料,其配比为:秸秆粉25kg、粘剂0.5kg、群青0.002kg、増白剂0.015kg、钛白粉0.15kg进行搅拌均匀,经液压机压制成相对应的板状,然后通过剪刀床栽剪获得筷子毛坯;再将毛坯放入加热的模腔中,由液压机进行第二次压制成型。
一种形式中,将成型的筷子进行去废边、整毛刺和拋光加工,使筷子获得整洁的外表。
进一步,将成品筷子进行水煮杀毒处理。
进一步,将杀毒后的筷子进行包装即制造完毕。
本发明秸秆粉末合成筷子,釆用农作物的秸秆为原料,经清洗、研磨后通过液压机压制出成品筷子,使每一筷子形状外表一致,实现了废物的再次利用,较比公知的一次性筷子,具有绿色环保、制作成本轻、节约木材之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秸秆粉末合成筷子,其特征在于将农作物的秸秆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的任一种茎叶进行清洗干净,晒干后进行研磨成粉状,掺和无毒的粘剂和颜料,其配比为:秸秆粉25kg、粘剂0.5kg、群青0.002kg、増白剂0.015kg、钛白粉0.15kg进行搅拌均匀,经液压机压制成相对应的板状,然后通过剪刀床栽剪获得筷子毛坯;再将毛坯放入加热的模腔中,由液压机进行第二次压制成型。
一种形式中,将成型的筷子进行去废边、整毛刺和拋光加工,使筷子获得整洁的外表。
进一步,将成品筷子进行水煮杀毒处理。
进一步,将杀毒后的筷子进行包装即制造完毕。
本发明秸秆粉末合成筷子,釆用农作物的秸秆为原料,经清洗、研磨后通过液压机压制出成品筷子,使每一筷子形状外表一致,实现了废物的再次利用,较比公知的一次性筷子,具有绿色环保、制作成本轻、节约木材之优势。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对公开的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如上描述的实例仅用于示例而不是限制之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在不明显改变上述操作情况下可以对配置或者制作工艺进行小的修改达到相同之目的,本发明由权利要求书作出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妙青,未经陈妙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8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