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完善度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807.6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7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熊婧;杨春晖;李冬;高岩;王雅瑜;刘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地址: | 5106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参数 软件可靠性 权重 可靠性工程 评价准则 软件测试 有效性问题 过程模型 设定条件 保证 度量 填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完善度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若所有强制性指标是否均满足设定条件,则根据软件测试结果以及预先设定的强制性评价准则,获得强制性指标的第一参数;根据各个强制性指标的第一参数及权重,确定软件的强制性指标综合参数;根据软件测试结果及预先设定的推荐性评价准则,获得推荐性指标的第二参数;根据各个推荐性指标的第二参数及权重,确定软件的推荐性指标综合参数;根据强制性指标综合参数、推荐性指标综合参数及各自的权重,确定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完善度。本发明解决了如何度量和评价基于可靠性工程的过程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问题,填补当前该领域的空白,为可靠性工程实践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可靠性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确定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完善度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软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规模迅速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难度日益加大,软件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软件可靠性问题造就的事故和灾难屡见不鲜,软件的可靠性是通过设计来赋予、通过测试来验证、通过管理来保证的,软件可靠性工程作为一项保证并不断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可以推进软件的可靠性设计、测试,指导软件可靠性分析、评估、验证与鉴定,推进软硬件可靠性工程的均衡发展,改进和提高软件企业的可靠性工程管理能力,确保并不断改进软件可靠性,提高系统可靠性水平。
软件可靠性工程活动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对应于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可靠性工程由可靠性分配需求的识别与获取、可靠性需求分析、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实现、可靠性测试、可靠性验收、可靠性维护等七个过程活动和相应的支持过程活动构成。
随着软件工程理论、技术、方法的日臻成熟和广泛应用,软件可靠性工程的过程模型和方法在软件开发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只要严格遵循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原理,建立和维护标准的开发过程,指导和约束软件开发,即可达到预计可靠性要求。但在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理论上的软件可靠性工程的过程模型和方法与实际应用存在很大差别,当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均无法定量的评估所采用的模型和方法是否能够有效的确保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如何度量和评价可靠性工程的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可靠性工程实践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一种解决方式是基于软件可靠性工程的思路,研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可靠性度量指标选取策略和原则,最终提出面向软件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度量模型,度量模型中的度量指标根据度量对象的不同略有差异。当前学术界主流的各类面向软件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度量模型存在的缺点主要是:
(1)提出了针对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可靠性度量指标,但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主要适用于具有最终形态的软件产品,仅用于评估软件产品在测试阶段及使用维护阶段的可靠性,并未涉及到研究生命周期各阶段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和方法,来保证软件产品在该阶段的可靠性。
(2)未涉及到研究如何评价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各项软件可靠性活动是否有效,无法解决当前可靠性工程领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完善度的方法和系统,解决了如何度量和评价基于可靠性工程的过程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问题,填补当前该领域的空白,为可靠性工程实践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确定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完善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各个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完善度指标下的所有强制性指标对软件进行测试,判断软件是否满足所有强制性指标对应的设定条件;
若是,则根据测试结果以及预先设定的强制性评价准则,获得各个强制性指标的第一参数;
根据各个强制性指标的第一参数及对应的权重,确定软件的强制性指标综合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未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