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进方法及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740.6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龙;孙玉宁;王振锋;宋维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E21B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软煤岩降阻 散热 仿生 钻进 方法 钻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弱煤岩层钻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进方法及钻杆。
背景技术
目前,软弱煤岩层钻孔施工是钻探工程技术领域一项难题。软弱煤岩层钻进过程中,由于钻孔变形破坏严重,钻进阻力大、排渣困难,致使钻孔深度浅、钻进效率低,同时钻进过程中卡钻、断钻等钻孔事故频发。特别是软煤层钻孔施工,由于煤体强度低,受地应力、瓦斯压力、构造应力等因素作用,钻孔收缩比变形极为严重,钻进过程中,钻杆处于被煤渣完全包裹状态,钻进阻力大,卡钻现象严重,我国多个矿区已发生多起钻孔瓦斯燃烧、钻孔CO中毒事故。例如,河南豫北、豫西煤田很多矿井煤层为软煤层,煤层以Ⅲ类碎粒煤(煤坚固性系数f=0.25~0.5)和Ⅳ类糜棱煤(f<0.3)为主,很多区域的钻孔施工深度不足20 m,致使煤层中形成抽采盲区,其结果严重影响煤层瓦斯抽采效率,同时影响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给煤矿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软煤层钻进难题,发展了一系列新型钻具,专利名称为“突出煤层扒孔降温钻具及其钻进方法”(ZL200610111830.7)、“用于瓦斯抽采钻孔施工的低螺旋耐磨钻杆及其加工工艺”(ZL200810049974.3)、“非对称异型截面钻杆”(ZL200910064223.3)、“异型多棱刻槽钻杆”(ZL200910064973.0)都取到了较好的钻进效果,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软煤岩钻探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国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软煤层钻孔施工仍然是制约煤层瓦斯抽采效率的重要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进方法及钻杆, 解决常规钻具钻进阻力大、钻孔深度浅、钻进效率低、钻孔事故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软煤岩降阻散热仿生钻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待施工地点取煤样或岩样,通过实验室试验、理论计算评估钻孔收缩比dc;钻孔收缩比dc为钻孔孔壁变形最大位移up与钻孔未收缩时半径r的比值;
②.根据施工地点软煤岩的钻孔收缩比dc设计钻杆旋转外径d1,当钻孔收缩比0≤dc≤20%时,钻杆旋转外径d1设计为1.5r(1-dc)~1.8r(1-dc);当钻孔收缩比20%<dc≤40%时,钻杆旋转外径d1设计为1.7r(1-dc)~2.1r(1-dc);当钻孔收缩比40%<dc≤60%时,钻杆旋转外径d1设计为1.8r(1-dc)~2.5r(1-dc);当钻孔收缩比dc>60%时,钻杆旋转外径d1设计为1.9r(1-dc)~1.8r;
③.根据施工地点煤层的钻孔收缩比dc设计钻杆表面凸起高度或凹槽深度;当钻孔收缩比0≤dc≤20%时,钻杆表面凸起高度设置为0 mm~5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20<dc≤40%时,钻杆表面凸起高度设置为3 mm~8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40<dc≤60%时,钻杆表面凸起高度设置为5 mm~11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dc>60%时,钻杆表面凸起高度设置为5 mm~15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0≤dc≤50%时,钻杆表面凹槽深度设置为0 mm~3 mm范围内;当钻孔收缩比dc>50%时,钻杆表面凹槽深度设置为3 mm~5 mm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7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洗井环保型双皮碗封隔器
- 下一篇:一种水平井反循环射流螺杆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