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仓式微电解发生器及其处理废水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12271.8 | 申请日: | 2016-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7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李甲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平 |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徐健 |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式微 电解 发生器 及其 处理 废水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有机废液的微电解装置,尤其适用于油田措施废液的处理。属于微电解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工艺,又称内电解法。经常采用铁碳作为微电解材料,一般是将铁碳和碳颗粒浸没在酸性废水中,利用Fe-C两级之间形成的电位差,使电解装置中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这些微原电池是以电位低的铁为阳极,电位高的碳为阴极,在酸性电解质水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能形成1.2V左右的电位差。
其反应过程如下:
阳极(Fe):Fe-2e→Fe2+,
阴极(C):2H+2e→2[H]→H2,
反应中,产生了初生态Fe2+和新生态原子H,它们均具有高化学活性,如[H]能与废水中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染料中间分子的发色基团(如偶氮基团),使其脱色,还能改变废水中许多有机物的结构和特性,使有机物发生断链、开环等作用,以达到提高废水可生化降解性,部分去除COD的目的。若同时采用曝气充氧措施,还发生下面反应:
O2+4H++4e→2H2O;Eo(O2)=1.23V
O2+2H2O+4e→4OH-;Eo(O2/OH-)=0.41V
4Fe2++O2+4H+→2H2O+4Fe3+。
因此,曝气充氧措施一方面可通过充气搅拌起到防止铁屑板结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铁碳曝气反应,即消耗了大量的H+,还能通过生成OH-使出水pH值升高,为后续催化氧化处理创造了条件;另外,由Fe2+氧化生成的Fe3+还可通过逐渐水解生成聚合度大的Fe(OH)3胶体絮凝剂(铁泥),可有效的吸附、凝聚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增强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为了增加电位差,促进Fe2+的释放,有时在铁-碳床中加入一定比例铜粉或铅粉。还有的研究在铁碳反应后加H2O2,使阳极生成Fe2+与H2O2构成Fenton氧化体系,从而生产催化氧化处理效果,加大提高废水有机物去除效果。
微电解工艺对废水脱色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且以废制废,运行费用低,因此在我国将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最近几年,微电解处理工业废水发展十分迅速,现已用于石油化工、印染、电镀、制药、煤气洗涤、印刷电路板生产等工业废水及含砷、含氟废水的处理工程,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
目前国内外微电解设备多是采用固定床,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推流性好,但是,存在不少实用性方面的问题:一是填料床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填料表面会形成钝化膜,另外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也会部分沉积在填料表面,阻隔了填料与废水的有效接触,导致铁床处理效果降低,反应速度下降;二是床体流态差,易板结,传质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短路和死区,形成沟流,使处理效果降低,同时也使填料更换难度大大增加;三是铁屑消耗快,补充劳动强度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平,未经张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2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二氧化氯催化氧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强碱性电解水生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