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损伤监测复合式压电薄膜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2123.6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文;张笑笑;任龙;夏桦康;黄斌;周秦邦;于杰;邹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12 | 分类号: | G01D5/1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损伤 监测 复合 压电 薄膜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线损伤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损伤监测复合式压电薄膜传感 器。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结构受到冲击后易发生层间分层损伤和纤维断裂,这些损伤不仅会引起 结构静强度显著降低,而且会导致振动特性的变异,因此,能够通过监测结构应变和振动加 速度来判断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复合材料损伤监测方面主要采用光纤传感器或压电智能夹层。光纤传感器 具有结构简单、抗电磁干扰、电绝缘、耐腐蚀、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等优点,但光纤的强度 低,容易破损,传感测试系统价格昂贵,光纤波长的“多峰值”现象一直是其数据采集系统的 一大难题。压电智能夹层可以粘贴到结构的表面、或嵌入到复合材料结构的内部,本身是一 个功能单元,它可以被预先制造、测试、储藏和转运到其他地点并方便的合成到结构中。但 压电智能夹层的一次性初始成本高,尺寸容易受到限制,只能测一种物理量。因此损伤监测 方面需要性能更加优良、价格便宜的传感器来采集结构参数。
基于PVDF压电薄膜材料的压电式传感器,由于其对动态应变或压力具有较高的灵 敏度和响应时间而被广泛研究。现在市场上已有一些基于PVDF压电薄膜的应变或压力传感 器原型产品面世,但都是单一型的传感器。另外,目前广泛应用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多是以 压电陶瓷为压电元件的质量-刚度-阻尼构成的单自由度二阶运动系统为原理设计的,利用 PVDF压电薄膜制作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损伤监测复合式压电薄膜传感器, 可以同时测量应变和加速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本发明包括PVDF(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压电薄膜的上下表面相对应位置镀有第 一矩形电极层,用于引出结构长度方向变形时压电薄膜产生的电荷。
在垂直第一矩形电极层的位置,镀有第二矩形电极层,用于引出结构横向变形时 压电薄膜产生的电荷。
在第一矩形电极层和第二矩形电极层之间镀有一层圆形电极层,其中上层圆形电 极层上面粘有质量块,圆形电极层用于引出振动加速度引起压电薄膜厚度方向变形而产生 的电荷。
分别在第一矩形电极层、第二矩形电极层上下两个面引出两根导线,并用空心小 铆钉和压接端子穿透连接,连接处用绝缘胶覆盖。当压电薄膜下方的第一矩形电极层和第 二矩形电极层的压接端子穿透压电薄膜时,第一矩形电极层和第二矩形电极层引出的导线 可以异面,也可以同面,最好选择同面,可以使导线的排布更加简洁。
电圆形极层直接用导电银浆从上下两面引出同向异面的导线。薄膜最外面加有保 护层,并且薄膜的有用面积和引出电极部分分开封装。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单片PVDF压电薄膜测应变,同时通过PVDF压电薄膜和 质量块相结合的方式测加速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损伤监测复合式压电薄膜传感器,包括PVDF(聚偏氟乙烯)压电 薄膜1,压电薄膜1的上下表面相对应位置镀有一层第一矩形电极层2,用于引出结构长度方 向变形时压电薄膜1产生的电荷。在垂直第一矩形电极层2的位置镀有第二矩形电极层3,用 于引出结构横向变形时压电薄膜产生的电荷。在第一矩形电极层2和第二矩形电极层3之间 镀有一层圆形电极层4,用于引出振动加速度引起压电薄膜厚度方向变形而产生的电荷。其 中上层圆形电极层4上面粘有质量块5,第一矩形电极层2、第二矩形电极层3和圆形电极层4 上下两个面引出导线6。
第一矩形电极层2和第二矩形电极层3上设有压接端子8,导线6通过空心小铆钉7 与压接端子8穿透连接,导线6和压接端子8连接处用绝缘胶9覆盖。
压电薄膜1下方的第一矩形电极层2的压接端子8穿透压电薄膜1,压电薄膜1上下 表面第一矩形电极层2引出的导线同向同面。
压电薄膜1下方的第二矩形电极层3的压接端子8穿透压电薄膜1,压电薄膜1上下 表面第二矩形电极层3引出的导线同向同面。
圆形电极层4表面涂覆有导电银浆,圆形电极层4通过导电银浆从上下两面分别引 出导线6,两根导线6同向异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1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弹调制器的任意峰值延迟量的校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气校正方法以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