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塔生物质炭基马铃薯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0495.5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3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解学仕;周丽;江廷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6 | 分类号: | C05G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7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质炭基 马铃薯 专用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复混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塔生物质炭基马铃薯专用 肥。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世界四大 农作物之一。马铃薯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总栽培面积 200×108m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我国 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为46.7×108m2左右,鲜薯年总产量5500×104t,平均单位产量为1.18 kg/m2。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广 大地区。所以马铃薯在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马铃薯的生育期分为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氮、磷 的最快吸收期是块茎形成期,而钾的最快吸收期是块茎增大期。在苗期,茎叶是生长中心, 氮、磷、钾分布于茎叶,氮、磷以叶为中心,钾以茎为中心,块茎增长期是营养中心转移的时 期,此时磷、钾在块茎和茎叶的含量接近1:1,氮的生长中心在块茎增长期叶转移至块茎中, 成熟期氮、磷、钾的转运率达到67%、77%和74%。
研究表明,每1000kg鲜马铃薯吸肥量N、P2O5、K2O分别为5.5kg、2.2kg、10.2kg, 三要素比例1:0.4:2,对氮磷钾总的吸收趋势是5:2:10。
马铃薯还需要较多的中微量元素,当叶片中钙、镁、硫含量不足时,产量下降、品质 变化,容易出现褪绿黄化、枯顶、生长受阻等症状。研究表明,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添加一些 硼、铜、锌、钼、锰等微量元素,分别增产30.2%、23.5%、18.7%、13.8%、5.9%,其中,淀粉含量分 别提高32.5%、27.5%、21.9%、11.0%、8.1%。另外,有机肥对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效果亦显著。
鉴于以上马铃薯特殊的需肥规律,国内马铃薯专用肥并不多,且存在肥料利用率 低、费时费力、污染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等缺点。公开号为CN101081773A的《马铃薯复合 肥》中,按照马铃薯需肥规律制备了一种马铃薯复合肥,增产效果较好,但未考虑中微量元 素的需求规律及有机肥和有益菌类的作用,肥料利用率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公开号为 CN101177366A的《硫加树脂包膜马铃薯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中,用不同包膜厚度的 硫加树脂包膜肥料进行混配制备马铃薯控释专用BB肥(掺混肥),该专用肥控释期长、增产 效果明显、肥料利用率高,但包膜材料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二次污染,且该专用控释肥 成本较高、推广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产品是在公司已有的高塔尿基复合肥造粒装置上, 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和南方土壤状况,结合测土配方技术而研发出的一种高塔生物质炭基 马铃薯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高塔生物质炭基马铃薯专用肥,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
尿素120-350份,硫酸钾350-450份,磷酸一铵100-200份,生物炭95-210份,硫酸亚铁5- 20份,硫酸锌5-15份,硼砂5-10份,钼酸铵5-10份;
其中,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15%、5%-10%、15%-20%,优选的氮、磷、钾含量分别为 15%、5%、20%,均为质量百分比;
硫酸钾中氧化钾含量45-50%,为质量百分比;
磷酸一铵中氮、五氧化二磷含量分别为11%、44%,均为质量百分比;
生物炭氮含量为1%-6%,为质量百分比;
硼砂中硼含量为17%;
钼酸铵中钼含量为54%。
本发明高塔生物质炭基马铃薯专用肥,优选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
尿素150-300份,硫酸钾80-400份,磷酸一铵110-190份,生物炭150-205份,硫酸亚铁 12-15份,硫酸锌8-10份,硼砂6-8份,钼酸铵7-9份。
本发明高塔生物质炭基马铃薯专用肥,最优选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0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灵芝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湿法磷酸生产酸性氮磷钾水溶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