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麻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0292.6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7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蔡宝昌;范孟雪;丁斐;金俊杰;秦昆明;陈丹妮;黄雨婷;王彬;陈林伟;张彦南;郑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海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麻 酚酸类 有效成分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综合加权平均响应面法 优化升麻提取工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升麻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用于风热头 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临床应用广泛,资源丰富。 其中酚酸类成分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凝集,抗肿瘤,降低血糖等作 用,临床药效显著。
然而目前升麻提取物的加工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仍旧采用陈旧的工艺,造成资 源的浪费,加工质量不稳定,品质较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综合加权平 均响应面法优化,优选得到一种提取得率高,并且酚酸类有效成分含量高,工艺稳定可靠, 可操作性强的升麻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升麻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升麻药材,粉碎,加升麻药材重量6~14倍量体积的55~85%乙醇溶剂,提取1~ 3次,每次50~300min,合并提取液,浓缩得到含有酚酸类成分的升麻提取物。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升麻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升麻药材,粉碎,加升麻药材重量8倍量体积的70%乙醇溶剂,提取2次,每次 220min,合并提取液,浓缩得到含有酚酸类成分的升麻提取物。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升麻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升麻提取物中含有 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升麻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升麻提取物中含有 重量百分比0.015~0.018%的咖啡酸、0.033~0.041%的阿魏酸和0.229~0.263%的异阿 魏酸。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升麻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升麻提取物得率为 0.18~0.21%。
工艺筛选实验:
1、指标性成分的测定方法:
标准曲线的制定:精密称定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 浓度分别为47.20,144.80,247.40mg·L-1的混合对照品。混合对照品溶液2,5,8,10,15,18μ L,按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以峰面积(Y)对进样量(X)进行统计回归,得咖啡酸,阿魏酸,异 阿魏酸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273287X-1149084650(r=0.9999);
Y=745351X+38143(r=0.9999)
Y=1000000X+283628(r=0.9995)。
根据以上回归方程,采用HPLC测定升麻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 柱:YMC-Pack-ODS-C4(250×4.6mm,5μm);流动乙腈-0.1%甲酸溶液(0~12min,5%~13% A;12~23min,13%~18%A;23~30min,18%~5%A);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 波长:320nm;进样量:10μL。
2、指标性成分的提取:
升麻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取升麻经粉碎后过2号筛,精确称取10.0g升麻粉末于 250mL平底烧瓶中,加乙醇,在水浴锅中回流提取,过滤即得。
3、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结果如下:
3.1不同乙醇浓度对升麻酚酸类成分提取率的影响
本发明采用20%~80%不同体积浓度的乙醇提取升麻,由图1可知,溶媒比10:1, 提取时间120min的条件下,随着乙醇体积浓度增加,总酚酸的峰面积缓缓上升,当乙醇体积 浓度达到70%时,峰面积达到最大值,以后明显下降,表明采用体积浓度70%乙醇提取升麻 中酚酸类成分教佳。
3.2不同溶媒比(mL/g)对升麻酚酸类成分提取率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海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海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02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