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聚甲醛组合物、耐磨聚甲醛材料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8574.2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7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常贺飞;梁文斌;马伊;张寅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59/04 | 分类号: | C08L59/04;C08L23/06;C08L77/06;C08L51/06;C08K13/02;C08K3/22;C08K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兵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甲醛 组合 材料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耐磨聚甲醛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耐磨聚甲醛组合物、耐磨聚甲醛材料和应用。该耐磨聚甲醛组合物包括:55~95重量份的聚甲醛、0~25重量份的聚烯烃、0.5~20重量份的聚酰胺、0.5~20重量份的填料、0.1~2重量份的成核剂和0.1~2重量份的抗氧剂。该耐磨聚甲醛组合物组成中不再含有聚四氟乙烯,具有较低的砂浆磨损率和摩擦系数,且与金属之间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磨聚甲醛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与金属复合具备粘结性的耐磨聚甲醛材料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耐磨聚甲醛组合物、耐磨聚甲醛材料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耐磨聚甲醛主要集中应用于制作具有高强度高耐磨要求的齿轮、轴承、机电设备、电动工具,仪表外壳等领域。对于耐磨聚甲醛改性的方法,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向POM体系中添加聚氨酯(TPU)和聚四氟乙烯(PTFE)来提高聚甲醛材料的韧性和耐磨性能,其制备方法也为行业内所熟知,即通过螺杆挤出机方式将混合后配料通过熔融、挤出、造粒来制备耐磨改性聚甲醛。
CN101759957B公开了一种增强高耐磨聚甲醛组合物,其原料重量配比为:聚甲醛(POM)40~70%、聚氨酯(TPU)5~20%、玻璃纤维10~30%、聚四氟乙烯(PTFE)3~10%、抗氧剂0.1~0.5%,润滑剂0.1~0.5%;聚甲醛为均聚聚甲醛熔点为175℃,玻璃纤维为长玻无碱玻纤,聚四氟乙烯为粉状,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1076,润滑剂为TAF。
CN101885896B公开了一种高韧性高耐磨聚甲醛复合物,各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聚甲醛48.0~84.4%、聚氧化乙烯10.0~30.0%、聚四氟乙烯纤维5.0~20.0%、抗氧剂1010为0.25~0.5%、抗氧剂168为0.25~0.5%、甲醛吸收剂0.1~1.0%。
CN103627135A公开了一种高韧性高耐磨聚甲醛复合物,按重量份组成:100份聚甲醛、10-20份聚四氟乙烯、10-16份聚氧化乙烯、5-7份三元乙丙橡胶、3-5份丁苯橡胶、10-15份热塑性聚氨酯TPU、0.2-0.6份苯乙烯化苯酚、0.1-0.3份抗氧剂1010和1-3份硅酸钙。
CN102585434B公开了一种消音耐磨聚甲醛材料,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的组分:55~75%聚甲醛树脂、5~10%低密度聚乙烯、3~10%增韧剂、10~20%聚四氟乙烯、2~5%相容剂、0.2~0.4%抗氧剂、0.2~0.6%润滑剂和0.2~0.6%吸醛剂,聚甲醛为共聚型聚甲醛,相对密度为1.40~1.43。
从上述的公开专利分析可知,对于提高聚甲醛的耐磨性能,目前周知的方法是添加一定含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虽然聚四氟乙烯可以有效的提高聚甲醛的耐磨性能,但其成本价格也比较昂贵(约为聚甲醛本身成本的10倍),且该改性的耐磨聚甲醛与金属热成型时粘结性能也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聚甲醛材料的耐磨性能以及与金属复合时的粘结性,且材料中不添加聚四氟乙烯组分,提供了一种耐磨聚甲醛组合物、耐磨聚甲醛材料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磨聚甲醛组合物,其中,该耐磨聚甲醛组合物包括:55~95重量份的聚甲醛、0~25重量份的聚烯烃、0.5~20重量份的聚酰胺、0.5~20重量份的填料、0.1~2重量份的成核剂和0.1~2重量份的抗氧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磨聚甲醛材料,该材料由本发明的耐磨聚甲醛组合物经过挤出造粒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的耐磨聚甲醛材料用于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涂层或塑料层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