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8250.9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6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周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传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36/8945;A61P1/00;A61K35/3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彩霞 |
地址: | 252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结肠炎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医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粘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其中,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以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指直肠结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沾液、便秘或腹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反复发作。
目前西医是无法治愈慢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因为结肠炎住了多次院的人大有人在,灌肠成了常规疗法,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无法根治。慢性结肠炎西药多以抗菌药物、抑制肠运动、调整肠内菌群、调整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方法为主,或配合使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其不足之处就是毒副作用较大,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不但不能全面有效终止各种促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而且进一步破坏了胃肠道的正常的菌群的平衡,抑制正常菌群的生长,削弱病人的肠道抵抗力,让病菌产生抗药性,使疾病难以治愈,更严重的是,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会损害人体其他正常器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结肠炎疗效确切。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
第一组:桉叶10-20份、马齿苋10-50份、地锦草10-20份、金钱草10-30份、黄芪10-30份、党参10-30份、山药10-30份、黄芩10-20份、黄连10-20份、赤芍10-15份、肉桂10-30份、石榴皮3-9份、川楝子5-10份、白头翁5-10份、秦皮5-10份;
第二组:炮姜10-15份、附子10-15份、肉豆蔻10-20份、血余炭5-10份、白术5-10份、陈皮10-15份。
优选地,本发明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药:
第一组:桉叶15份、马齿苋30份、地锦草15份、金钱草20份、黄芪20份、党参20份、山药20份、黄芩15份、黄连15份、赤芍12份、肉桂20份、石榴皮5份、川楝子8份、白头翁8份、秦皮8份;
第二组:炮姜12份、附子12份、肉豆蔻15份、血余炭8份、白术8份、陈皮12份。
本发明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及服用方法如下:
(1)按处方量称取桉叶、马齿苋、地锦草、金钱草、黄芪、党参、山药、黄芩、黄连、赤芍、肉桂、石榴皮、川楝子、白头翁、秦皮粉碎成粗粉,加入2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水煎煮1小时,取药汁;然后再加入2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口服一日一次。
(2)按处方量称取炮姜、附子、肉豆蔻、血余炭、白术、陈皮超微粉碎成细粉,粉粒径为5-10μm;用蜂蜜调成糊状,取药膏10-15克,摊于4厘米×4厘米纱布上,贴敷于足三里、神阙、脾俞、中脘、大肠俞等穴位,每日一次,每次8-12小时。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久泄”,“肠郁”“便血”等泄泻范畴,中医认为“泄泻”的发生与脾虚或湿胜关系密切,本发明人认为本病为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脾胃虚弱,湿热内生,蕴结于肠腑,气血瘀滞,络伤出血或化腐成脓所致,治疗上当以健脾利湿为基本原则,“补涩为主,强调升散”。桉叶、马齿苋、地锦草、金钱草、黄芩、黄连清热解毒利湿;黄芪、党参、山药益气健脾;赤芍、川楝子行气止痛;肉桂温阳补火;石榴皮、白头翁、秦皮涩肠止泻,止血化瘀;共同煎煮口服,既解肠胃之湿热,又可调和中焦之气血,行气化瘀、温阳利湿、调肠固本之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穴位贴敷所用炮姜温中散寒,附子回阳补火;肉豆蔻温中止泻,血余炭活血化瘀,陈皮、白术益气健脾。诸药合用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止泻活血等功效。将各药材超微粉碎处理后,药物有效成分更易于吸收。
本发明采用内服和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外用穴位贴敷,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的思想,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的双重临床治疗作用。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使药物有效成分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活络“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与口服药相得益彰。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传波,未经周传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2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流转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增加脱乙酰化酶表达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