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打端子修整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06781.4 | 申请日: | 2016-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8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华 |
| 主分类号: | H01R43/052 | 分类号: | H01R43/052 |
| 代理公司: |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37228 | 代理人: | 冷奎亨 |
| 地址: | 226401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线 端子 修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线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线打端子修整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打端子机采用手动送材进行打端,生产效率低,生产质量不稳定,往往会产生许多的废料,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电线打端子修整机。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线打端子修整机,包括长方体的移动基座,所述移动基座外下表面四角处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基座的上表面上设有送料机构、摆动扭线机构、打端子机构和旋转抓取机构,所述送料机构、摆动扭线机构、打端子机构等角度分布在移动基座表面上,所述旋转抓取机构位于送料机构、摆动扭线机构、打端子机构的中心处,所述摆动扭线机构由固定安装在移动基座上的扭线盒体、分别固定安装在扭线盒体相对侧表面上的摆动夹取机构一和摆动夹取机构二、固定安装在扭线盒体内后表面上的转动电机和位于转动电机侧边且与转动电机旋转端通过皮带相连接的旋转机械手共同构成,所述摆动夹取机构一由固定安装在扭线盒体侧表面上的矩形安装块、开在矩形安装块一端上的豁口、固定安装在位于豁口内上下侧表面上的一组同步微型旋转电机、与同步微型旋转电机的旋转端固定连接的旋转轴、一端固定套装在旋转轴上的摆动臂、位于摆动臂另一端上的一组同步气缸、一端与同步气缸伸缩端固定连接的夹取片、位于两个夹取片相对面上的弹性垫共同构成,所述移动基座的外表面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送料机构、摆动扭线机构、打端子机构和旋转抓取机构电气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由固定安装在移动基座底面四角处的四个万向轮、固定连接在移动基座底面四角处的四个螺杆、中心处与螺杆相互咬合的圆台型支撑台共同构成。
所述旋转抓取机构由固定安装在移动基座上表面上中心处的内齿轮、固定安装在移动基座内且旋转端向上伸出移动基座上表面的步进旋转电机、位于内齿轮内中心处且其中心处与步进旋转电机旋转端相连接的中心外齿轮、分别与中心外齿轮和内齿轮相咬合的三个外齿轮、固定安装在外齿轮表面上安装座、位于安装座上表面上且其伸缩端为水平的直线伸缩电机、固定安装在直线伸缩电机伸缩端上的夹紧机械安装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夹紧机械安装块两侧的一组微型同步气缸、与微型同步气缸伸缩端固定连接的夹紧夹和位于夹紧机械安装块上的红外定位装置共同构成。
所述送料机构由固定安装在移动基座上表面上的送料箱体、固定安装在送料箱体内侧表面上且旋转端为水平的电机、中心处与电机固定连接的圆环形电线储存轮、开在送料箱体侧表面上的矩形开口()、固定安装在送料箱体内侧表面上且位于矩形开口上下的一组微型同步直线电机一,与微型同步直线电机一伸缩端固定连接的压紧块、位于两块压紧块相对面上的弹性垫、固定安装在送料箱体外侧表面上且位于矩形开口上下的一组微型同步直线电机二、与微型同步直线电机二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切割刀共同构成。
所述打端子机构由固定安装在移动基座上的打端子旋转换位驱动盒体、与打端子旋转换位驱动盒体驱动端的相连接且位于打端子旋转换位驱动盒体上表面上的两个输送轮、固定安装在打端子旋转换位驱动盒体后方的移动基座上的打端子机、位于两个输送轮前端且固定安装在打端子旋转换位驱动盒体上表面的进出线口、固定安装在打端子旋转换位驱动盒体下表面的旋转转动轴共同构成。
所述摆动夹取机构一和摆动夹取机构二的结构相同、摆动方向不同。
所述控制器表面上设有市电接口和触摸显示器。
所述控制器内设有总机控制系统。
所述弹性垫为长方形橡胶弹性片。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电线打端子修整机,打端的距离可控,生产效率高,得到的产品质量稳定,节约了人工成本,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电线打端子修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摆动夹取机构一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送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华,未经吴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67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