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06492.4 | 申请日: | 2016-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6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轮;马子盈;徐良霞;李向龙;彭文昌;李刚;唐海江;张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B21/60 | 分类号: | G03B21/60;G02B3/00;G02B5/02;G02B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11546 | 代理人: | 张华 |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用光 投影 幕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技术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如TFT-LCD、OLED和激光显示等,为市场带来了各种独具特色的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其中,激光显示技术逐渐成熟,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激光显示技术的主要优势有:节能,高色域,对比度高,超大尺寸和柔性显示等。可以看出,这些优势正是迎合了目前显示技术的主流,激光电视势必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市场潜力巨大。
激光显示器要形成产品最终供消费者使用,其专用的投影幕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与传统投影仪相比,激光电视具有投影距离短(占用空间小)、画面的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高、受环境光影响小的优点。这些优点的显现,必须配备专用的投影幕布才能体现效果。传统的幕布类型如白塑,玻珠,灰幕和金属等,亮度增益较低,且易受环境光影响。绝大多数传统投影幕布还无法做到高辉度增益、广视角的效果。因此,开发一种高辉度增益、广视角的投影幕布,无论是对投影仪技术,还是激光电视技术都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投影幕布无法做到高辉度增益、广视角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及其制备方法。该投影幕布具有高辉度增益、广视角,广泛应用于激光电视和投影仪技术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所述幕布包括棱镜层和基底层,所述棱镜层粘接于基底层的表面上;所述棱镜层由若干聚光微结构组成,所述聚光微结构由胶黏剂和反射粒子形成,所述反射粒子分散于胶黏剂中,所述胶黏剂的含量为100份,所述反射粒子的含量为1-200份,所述份数是重量份数。
进一步的,所述聚光微结构内具有反射粒子。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中,所述聚光微结构的表面为凹凸不平状,所述凹凸不平状表面的粗糙度为0.01-50μm。
聚光微结构的表面为凹凸不平状,可以提高可视角。凹凸不平状结构还具有光扩散的作用,可以提交辉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中,所述凹凸不平状表面的粗糙度为1-20μm。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中,所述聚光微结构为棱镜条,所述棱镜条包含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由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组成的顶角的角度为50°-130°,顶角形状为尖角或弧型;棱镜条的高度为100-500μm。
棱镜条的高度是顶角顶点至基底层表面的垂直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棱镜条的顶角为80-100°,顶角形状为尖角,棱镜条的高度为150-250μm。
进一步的,在若干个棱镜条中,不同的棱镜条的高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棱镜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表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棱镜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凹凸不平状。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中,所述棱镜条为直线型三角棱镜条或抖动型三角棱镜条。
直线型三角棱镜条是指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沿直线延伸的棱镜条。抖动型三角棱镜条是指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抖动型棱镜条。所述棱镜条的第一表面的形状为光滑平面或凹凸不平状,所述棱镜条的第二表面的形状为光滑平面或凹凸不平状。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中,所述聚光微结构为微透镜,所述微透镜(Microlens)从棱镜层表面正上方看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从侧面看为弧状或多边形;所述微透镜的表面为平滑表面或为凹凸不平状。
进一步的,微透镜(Microlens)的直径为50-1000μm,相邻两个微透镜结构之间的距离为50-1000μm。
微透镜是指一个微透镜结构,若干个微透镜排成阵列,形成棱镜层。
进一步的,所述微透镜(Microlens)阵列中单个微透镜结构的直径为800-1000μm,相邻单个微透镜结构之间的距离为800-1000μm。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显示用光学投影幕布中,所述反射粒子的材料选自金属反射材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硫酸钡、钛酸钡、玻璃微珠、碳酸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氨酯(PU)或有机硅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金属反射材料选自金、银、铜、铝金属、铝银粉或其混合物;所述反射粒子的粒径(也称为反射粒子的尺寸)为0.2-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6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