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废旧铝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5984.1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9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焦树强;雷海萍;涂继国;王俊香;李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鑫吕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9 | 分类号: | C01B32/19;H01M10/54;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正极材料 废旧铝 制备 离子 二次电池 回收利用 石墨 正极 废旧电池回收 崩裂 层状结构 电解方式 废旧电池 高端材料 离子电池 离子液体 铝配合物 石墨结构 石墨正极 高电位 铝离子 碳层 嵌入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废旧铝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是回收利用废旧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石墨的一种高效方法,属于废旧电池回收及高端材料制备领域。该法利用废旧的以石墨结构材料为正极的铝离子电池,通过电解方式将废旧电池的石墨正极直接变为石墨烯回收利用,其原理是通过在高电位下使得离子液体中的铝配合物离子持续不断嵌入碳层,进而使石墨的层状结构崩裂,产生具有高附加值的石墨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电池回收及高端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废旧铝离子二次电池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焦树强课题组对铝离子二次电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采用铝金属、合金铝作为铝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类材料作为正极材料,且申请了多项专利。如CN201510188866.4一种可充电铝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CN201510269862.9一种非水溶液铝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等。这类电池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且正负极材料价钱低廉,这类电池可大规模应用,但是如何将应用后的废旧电池回收是亟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非常多有关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微机械剥离法、液相或者气相直接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晶体外延生长法(SiC高温退火)、氧化-还原法等。而氧化-还原法是实现大批量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浓硫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经常会在高温下进行,上述方法存在安全隐患,产生大量废液,造成环境污染。
由此可见,为了铝离子二次电池的可持续发展,其电池的回收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其次,现有的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安全性差。因而,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废旧铝离子电池的正极石墨材料进行电解处理并得到高附加值的石墨烯,因其操作简便、不额外添加其他化学试剂等原因,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种回收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做回收处理,利用铝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制备石墨烯,变废为宝。完整的电池提供了电解石墨类材料的通道,从而使电解液中的铝配合物离子持续不断的嵌入石墨层中,这种持续的配离子的嵌入会使纳米碳层间失去范德华力,进而剥离、分散,形成石墨烯。该方法工艺步骤简单、原料成本低。对铝离子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及回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废旧铝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原料:采用石墨含量为40%以上的正极材料,电解液中含有铝配合物离子的废旧铝离子二次电池,备用;
步骤二.电解:对步骤1选取好的废旧铝离子二次电池充入恒电流或恒电压进行电解,电解一定的时间,然后放电至0.3V,再进行充电,循环5次以上,完成电解,备用;
步骤三:将经过步骤2处理的电池正极材料取出置于装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超声波超声20-30分钟洗净,去除杂质后在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得到石墨烯。
进一步,所述电流电解的电流密度为10-500mA g-1;所述电压电解的电压为1.8V-2.7V。
进一步,所述电解时间为2-60小时。
进一步,所述的烘干温度为50-200℃。
进一步,所述铝配合物离子为:[AlCl4]-或[Al2Cl7]-或二者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鑫吕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金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鑫吕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5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