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5847.8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升星;朱玉磊;张海萍;常成;姜昊;吴曾云;曹佳佳;卢杰;司红起;马传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发芽 基因 tazfp18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所述基因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包含与SEQ ID NO.1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该基因编码CCCH型锌指蛋白18,可作为小麦穗发芽抗感品种的分子标记基因。该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为一种新的小麦抗穗发芽主效基因,利用其开发分子标记,可以迅速鉴定小麦是否为穗发芽抗性品种,也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作物遗传育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收获前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是指作物临近收获前遭遇阴雨天气导致籽粒直接在穗部发芽的现象。小麦发生收获前穗发芽会严重降低产量及品质的稳定性。如果收获前遭遇持续阴雨天气时间越长,则穗发芽危害更严重。因此,培育穗发芽抗性持续性强的小麦品种有助于降低这种风险。
影响穗发芽的因素主要有外界环境因素和内部因子。光照和温度是主要环境因素;内部因子主要有种子休眠性、种皮颜色、穗部形态、籽粒吸水特性、α-淀粉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等,其中种子休眠性是影响穗发芽抗性的主要遗传机制。
前人利用连锁分析及关联分析的方法定位了大量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QTL,几乎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然而已鉴定的QTL并非功能性标记,它仅代表染色体上的某一区段,影响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的高效性和准确性。目前,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功能基因大都通过同源克隆被鉴定出来。然而,培育穗发芽抗性水平较高兼具持续性较强的品种还需要继续挖掘抗穗发芽主效基因,以满足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多基因分子聚合育种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及其应用,以提供一种新的小麦抗穗发芽主效基因,满足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多基因分子聚合育种的需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所述基因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包含与SEQ ID NO.1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该基因编码CCCH型锌指蛋白18,可作为小麦穗发芽抗感品种的分子标记基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在鉴定小麦穗发芽抗感品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鉴定小麦穗发芽抗感品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小麦基因组DNA为模板,以C8DBS6BL-F和C8DBS6BL-R为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所述C8DBS6BL-F和C8DBS6BL-R的序列为:
SEQ ID NO.2:C8DBS6BL-F:CGCGACAGGAAGTTTGC
SEQ ID NO.3:C8DBS6BL-R:ATTGAAGAGGATTGGAGGG
(2)若步骤(1)PCR扩增获得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则该小麦为穗发芽抗性品种,若步骤(1)未扩增获得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则该小麦为穗发芽感性品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以小麦种子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及其应用,该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为一种新的小麦抗穗发芽主效基因,利用其开发分子标记,可以迅速鉴定小麦是否为穗发芽抗性品种,也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5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