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传感器自动编号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5323.9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一鸣;范志宏;严平;伍小平;李鑫奎;周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传感器 自动 编号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温度传感器自动编号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电源电路、传感器驱动电路、显示电路、输入电路、数据处理电路。该方法包括对测温轴的第n个位置的温度传感器第k次测量的温度函数进行积分,得到积分函数将第n个位置的温度传感器的当前温度的积分函数与上一次温度的积分函数的温度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函数与设定的温差阈值Tc进行比较;当最大值函数的温度值大于温差阈值Tc时,则对第n个位置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自动编号;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对测温轴的所有温度传感器进行自动编号的步骤。本发明不仅耗时短,准确率高,而且能够实现温度传感器的自动编号,提高的工作效果,并且克服了人工编号导致的遗漏、错误等现象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中温度传感器排序编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自动编号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的复杂化和规模化趋势,国内外涌现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需要对结构施工期间的混凝土温度分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目前一般是采用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大量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智能采集节点对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的方式达到监测目的,这些大量的温度传感器是分布在若干根测温轴上,测温轴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中,其在单根测温轴上的分布顺序与智能采集节点读取到的实际分布顺序并不统一,导致无法根据智能采集节点读取到的传感器位置判断传感器的实际埋设位置,故需要在温度监测前根据传感器埋设位置对所有温度传感器进行编号,在温度传感器埋设位置和编号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在整个温度采集过程中,单个项目可能需要在混凝土内部埋设上百个温度传感器,且混凝土结构不同厚度区域测温轴上的传感器数量不同,存在传感器数量庞大、各测温轴传感器数量不统一的特点,这些因素导致传感器编号工作量大且操作复杂。当前常用的编号方式包括热水浸泡法和冰水浸泡法,均是通过外界温度影响方式使测温轴上单个传感器的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根据温度值确定传感器位置,然后按照一定的编号规则人工给出传感器的编号,最后使用软件写入到传感器寄存器中。两种编号方法表述如下:
一、采用热水浸泡法
使用50℃~100℃的热水浸泡某测温轴上单个传感器,找出采集软件中温度急剧升高的传感器及其编号,通过软件将新编号写入传感器寄存器,实现编号的目的,并记录下其编号与埋设位置的对应关系;采用上述步骤,依次编号该测温轴上其余温度传感器。
二、采用冰水浸泡法
使用0℃以下的冰水或冰水混合物浸泡某测温轴上单个传感器,找出采集软件中温度急剧降低的传感器及其编号,通过软件将新编号写入传感器寄存器,实现编号的目的,并记录下其编号与埋设位置的对应关系;采用上述步骤,依次编号该测温轴上其余温度传感器。
采用以上两种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
1)工作量较大。尤其在传感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
2)耗时长。由于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普遍较低,需要等待10s~15s左右方可看到温度变化后的值,故上百个传感器依次进行编号,耗时很长。
3)错误率高。上述两种方式本质上仍是人工操作,在传感器编号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容易导致编号遗漏或错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温度传感器自动编号装置,不仅耗时短,准确率高,而且能够实现温度传感器的自动编号,提高的工作效果,并且克服了人工编号导致的遗漏、错误等现象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53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