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下式背光源及液晶电视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04516.2 | 申请日: | 2016-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1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源;蔡升龙;姜信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深圳精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3 | 代理人: | 夏声平 |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下式 背光源 液晶电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点光源阵列。点光源阵列的多个角落区域的各个点光源采用的第一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与点光源阵列的非角落区域的多个点光源采用的第二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不同;例如,第一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为在第一方向上对称出光且在垂直的第二方向上非对称出光。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直下式背光源的液晶电视。本发明通过对各个角落区域的点光源所采用的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进行设计,使得现有技术中原本光源涵盖不到的角落能够被光源涵盖住,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原本角落不均光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以及一种液晶电视。
背景技术
现有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TFT液晶面板四个角落均光效果都没有中间区域的光均匀性好,如图1所示,四个角落(也即图1四个椭圆所指位置)有明显的暗影存在,其会最终导致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不佳。
参见图2,其为现有市售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源的出光情况示意图。在图2中,直下式背光源包括背板21和设置在背板21上的三个灯条23且每个灯条23上设置有六个点光源232,从而形成一个3×6点光源阵列,各个点光源232的出光形状为圆形(如图2中虚线圆所示)。具体地,每个点光源232典型地包括二次光学透镜和由二次光学透镜覆盖的发光元件例如LED;光学透镜的立体结构例如图3所示且其出光形状模拟图如图4所示。再者,从图2可以明显看到四个角落混光最弱,从而会导致出现图1所示TFT液晶面板四个角落有明显暗影存在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技术方案以解决液晶电视直下式背光源四角落不均光现象,以提升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直下式背光源以及采用该种直下式背光源的液晶电视。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点光源阵列。所述点光源阵列的多个角落区域的各个点光源采用的第一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与所述点光源阵列的非角落区域的多个点光源采用的第二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为矩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例如为圆形;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例如为在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对称出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为在第一方向上对称出光且在第二方向上非对称出光,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为矩形且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为对称出光;或者所述第二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为圆形。
此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点光源阵列。所述点光源阵列的多个角落区域的各个点光源和非角落区域的多个点光源所采用的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均为矩形且在第一方向上对称出光而在垂直的第二方向上非对称出光。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液晶电视,包括前述任意一种直下式背光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为曲面背板。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直下式背光源中点光源阵列的各个角落的点光源所采用的光学透镜的出光形状进行设计,使得现有技术中原本光源涵盖不到的角落能够被光源涵盖住,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原本角落不均光的效果。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4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